呂留良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呂留良(1629~1683)字莊生又名光綸字用晦號晚村;浙江石門人。生于崇禎二年卒于康熙二十二年享年五十五歲。 明亡留良年十六散萬金結客往來湖山間備嘗艱苦;怨家以此訐留良從子亮功竟自引服論死留良幸存。順治十年(1653)出就試為諸生乃課兒讀書于家園之梅花閣與鄞縣高旦中余姚黃枱洲、晦木兄弟同里吳自牧、孟舉諸人以詩文相唱和。康熙五年(1666)留良棄諸生不再應試歸臥南陽村與桐鄉張考夫等共力發明宋學以朱子為依歸。同年招張楊園館其家;留良既與楊園交游而持尊朱辟王之論益銳。康熙十七年(1678)清廷舉鴻博浙省以留良薦誓死拒之得免;十九年郡守復欲舉隱逸留良乃削發為僧以明志;越三年竟卒。 留良闡明朱學其意在發揮民族精神嘗言:「從來尊信朱子者徒以其名而未得其真?!^朱子之徒如平仲(許衡)、幼清(吳澄)辱身枉己而猶哆然以道自任天下不以為非。此道不明使德佑以迄洪武其間諸儒失足不少。……紫陽之學自吳、許以下已失其傳不足為法?!袷緦W者似當從出處、去就、辭受、交接處畫定界限扎定腳跟而后講致知主敬工夫乃是被良知之黠術窮陸派之狐禪。緣德佑以后天地一變亙古所未經先儒不曾講究到;此時中之義別須嚴辨方好下手入德耳!」其心意甚明。 留良既以發明朱學為務而其入手用力則以批點八股文為主(亦即批點朱子四書文為主)其用心乃藉朱子義理明夷夏之防辨出處之節。留良自言:「晚年點勘八股文字精詳反覆窮極根柢每發前人所未及?!沽袅寂c之四書文于留良卒后由其門人陳鏦編印成〔四書講義〕四十三卷行于世。 雍正七年(1729)曾靜得留良遺書傳承其民族思想勸當時川陜總督岳鍾琪繼承岳飛遺志起兵反清;未料岳竟向清廷告發遂興大獄。雍正將已死之呂留良及子呂葆中、門生嚴洪逵梟首戮屍留良門生沈在寬凌遲處死誅呂氏、嚴氏、沈氏全族;而株連被殺或充軍者更多。雍正為此寫〔大義覺迷錄〕偽造曾靜供詞揚言滿漢一家以掩飾其壓迫漢民族的政策。后赦免曾靜將〔大義覺迷錄〕一書頒行全國定為士子必讀之書。迨乾隆繼位仍將曾靜處死并將〔大義覺迷錄〕全部收回銷毀列為禁書。唯留良〔四書講義〕一書雖經清廷焚毀然卒不能絕。 留良有見于永嘉功利之毒淪漬于人之心髓使君臣之義無可托夷夏之防無可立乃大聲疾呼深斥功利于〔微管仲〕一節中指出管仲忘君事仇孔子何故恕之反許以仁蓋春秋大義、華夷之分尤實大于君臣之倫。 留良論君臣一倫有謂:「君臣以義合……但志不同道不行便可去?!粸楹笫婪饨◤U為郡縣天下統于一君遂但有進退而無去就。嬴秦無道創為尊君卑臣之禮上下相隔懸絕并進退亦制于君而無所逃而千古君臣之義為之一變?!?br /> 又說:「封建井田之廢勢也非理也亂也非治也后世君相因循茍且以養成其私利之心故不能復反三代孔孟程朱之所以憂而必爭者正為此耳。雖終古必不能行儒者不可不存此理以望圣王之復作。今托身儒流而自且以為迂更復何望哉?若因時順勢便可稱功則李斯、叔孫通、曹不、馮道、趙普……皆可以比隆圣賢矣。此所謂曲學阿世孔孟之罪人學者不可不慎也?!?br /> 更言:「三代以上圣人制產明倫以及封建兵刑許多布置……都只為天下后世任類區處?!辉幸皇乱环◤淖约焊毁F及子孫世業上起一點永遠占定怕人奪取之心?!郧?、漢以后許多制度其……本心卻絕是一個自私自利唯恐失卻此家當?!酥熳又^自漢以來二千余年二帝三王之道未嘗一日行放天下者是也。后世儒者議禮都只是去迎合人主這一點心事?!缢^封建井田不可復?!N種謬論皆從他不仁之心揣擬?!狗菜撜f皆具卓見。 當時學者顏元感慨世故力斥宋學盛言功利;以為宋、明之不免淪于夷狄皆由于空言義理不重事功之故。留良則并不反對宋學認為宋學主義理斥功利即此一端便足以警惕人心而明夷夏之大防。
呂留良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人名。(公元1629~1683)字莊生又名光綸又字用晦號晚村晚號何求老人清浙江石門縣(今崇德縣)人生于明末。著作中含有種族思想并誓不仕清。死后因牽涉曾靜文字被毀墓戮屍全家抄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