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召拼音,召怎么讀,召是什么意思,召組詞,召成語組詞
|
讀音:zhào 拼音:shao,zhao |
筆劃:5 部首:口 |
|
召組詞
|
【召】的字相關解釋 (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基本字義 召 讀音: zhào
- 動詞 招致、引來。 【組詞】:「召禍」。《書經.微子》:「降監殷民,用乂讎斂,召敵讎不怠。」
- 動詞 呼喚,特指上對下的呼喚。 【組詞】:「召喚」、「召集」。《左傳.僖公三十二年》:「召 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師于東門之外。」
其他字義 召 讀音: shào
- 名詞 姓。如漢代有召平。
- 名詞 國名。周畿內國,故址約在今國內陜西省岐山縣西南。
【召】的字相關解釋 (解釋來源:辭典簡編版)
基本字義 召 讀音: zhào
【召】的字相關解釋 (解釋來源:小字典)
基本字義 召 讀音:
- 1 周時的諸侯國。 【組詞】:「召南」。
- 2 招致。 【組詞】:「召禍」。
- 3 呼之使來。 【組詞】:「電召」、「召喚」、「召見」、「召開」、「號召」、「召集」、「徵召」、「應召」。
其他字義 召 讀音:
- 1 周時的諸侯國。 【組詞】:「召南」。
- 2 招致。 【組詞】:「召禍」。
- 3 呼之使來。 【組詞】:「電召」、「召喚」、「召見」、「召開」、「號召」、「召集」、「徵召」、「應召」。
|
召字的基本解釋: 召 zhào 召喚:召集。召見。 召致,引來:召禍。召人怨。 召 shào 古通“邵”,古邑名,在今中國陜西省岐山縣西南。(三)姓氏。 筆畫數:5; 部首:口; |
召字的詳細解釋: 召 zhào 【動】 (形聲。從口,刀聲。本義:呼喚) 召喚。用言語叫人來〖call;summon〗 召,呼也。從口,刀聲。以言曰召,以手曰招。——《說文》 召,呼也。——《廣雅·釋詁二》 召有司。——《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召趙御吏。 大府召視兒。——唐·柳宗元《童區寄傳》 亦召供奉。——宋·王讜《唐語林·雅量》 又如:召呼(呼喚;通知;交代);召致(使之至;喚來) 招致〖incur〗 故言有召禍也,行有招辱也。——《荀子·勸學》 召武受辭。——《漢書·李廣蘇建傳》 收召后學。——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召鬧取怒。 又如:召引(招引;引導);召幸(被招致或寵愛的人);召取(導致;引來) 邀請〖invite〗 楚人有烹猴而召其鄰人。——《淮南子·脩務》。注:“召,猶請也。” 令召客者酒酣。——《呂氏春秋·分職》 今召客者,酒酣,歌舞,鼓瑟吹竽。——《呂氏春秋》 征召來授予官職或另有調用〖recruit〗 于是天子乃召拜廣為右北平太守。——《史記·李將軍列傳》 召三老。——《史記·陳涉世家》 累召不應。——《后漢書·張衡傳》 卒不召。——《明史》 召為南京右僉都御史。 感化和召喚〖moveandinspire〗 物色相召,人誰獲安!——《文心雕龍》 召集〖calltogether〗 召令徒屬。——《史記·陳涉世家》 悉召群臣。——《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召諸貴人。——《漢書·李廣蘇建傳》 召會武官。 另見shào 召喚 zhàohuàn 〖summon〗把人們喚來 祖國在召喚 召回 zhàohuí 〖recall〗把人叫回來;調回來 召回大使 召禍 zhàohuò 〖incurdisaster〗招來災禍 言有召禍,事有召辱 召集 zhàojí 〖calltogether〗通知人們聚集在一起 所有人被召集到船尾 召見 zhàojiàn 〖callin(asubordinate)〗∶上級令下級來見 袁復召見。——清·梁啟超《譚嗣同傳》 〖summon(anenvoy)toaninterview〗∶外交部通知外國駐本國使節來談事宜 召開 zhàokāi 〖call(ameeting)〗召集開會 召開全體會議 召神弄鬼 zhàoshén-nòngguǐ 〖conjured〗使用念咒或請神的方式召喚或迫使精靈或魔鬼等出現或服從自己 召之即來 zhàozhī-jílái 〖comeassoonascalled〗一經召喚立即就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