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拼音,京怎么讀,京是什么意思,京組詞,京成語組詞
讀音:jīng 拼音:jing
筆劃:8 部首:亠
相關字解釋
字辭典解釋
京組詞
【京】的字相關解釋 (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基本字義
京 讀音:
jīng
動詞 齊等、比擬。《左傳.莊公二十二年》:「八世之后,莫之與京。」
形容詞 高大。《爾雅.釋詁》:「京,大也。」《文選.張衡.西京賦》:「燎京薪,駴雷鼓。」
名詞 姓。如漢代有京房。
名詞 數目字。古代以十億為兆,十兆為京。《孫子算經.卷上》:「凡大數之法:萬萬曰億;萬萬億曰兆;萬萬兆曰京。」
名詞 國都、首都。 【組詞】:「京師」、「帝京」。唐.白居易〈琵琶行〉:「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名詞 大的方形谷倉。《管子.輕重丁》:「有新成囷京者二家。」
名詞 人工所堆砌的高丘。《說文解字.京部》:「京,人所為絕高丘也。」《詩經.小雅.甫田》:「曾孫之庾,如坻如京。」漢.毛亨.傳:「京,高丘也。」《三國志.卷八.魏書.公孫瓚傳》:「為圍塹十重,于塹里筑京,皆高五、六丈。」
【京】的字相關解釋 (解釋來源:辭典簡編版)
京字的基本解釋: 京 jīng 國都(現特指中國首都北京):京城。京都。京華(因京都是文物、人才匯集的地方,所以稱京都為“京華”)。京畿(國都和國都附近的地方)。京劇。京師(首都的舊稱)。京繡。京菜。 大。 古代數名,指一千萬,亦指一億兆。 中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于廣西壯族自治區:京族。 姓。 the capital of a countryɑeijing 筆畫數:8; 部首:亠;
京字的詳細解釋: 京 jīng 【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筑起的高丘形,上為聳起的尖端。本義:人工筑起的高土堆) 同本義〖artificialmound〗 京,人所為絕京丘也。——《說文》 辨京陵。——《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筑重京。——《淮南子·覽冥》 為京邱若山陵。——《呂氏春秋·禁塞》 乃覯于京。——《詩·大雅·公劉》 于塹里筑京,皆高五六丈。——《三國志·公孫瓚傳》 又如:筑京(堆土為小山);京丘(為戰死的人所筑的墳墓。即京觀);京觀(古代戰爭中,勝者為了炫耀武功,收集敵人尸首,封土而成的高冢);京冢(京觀)。泛指高大的山丘〖tallmourtian〗 望楚與堂,景山與京。——《詩·鄘風·定之方中》 又如:京峙(高丘);京陵(高丘大阜) 方形大谷倉〖bigban〗。如:京坻(谷米堆積如山。形容豐收);京囷(糧倉);京運(指運往京倉的糧食);京儲(京倉的儲備糧食) 國都〖capital〗 念彼京師。——《詩·曹風·下泉》 辭帝京。——白居易《琵琶行》 遷我京職。——明·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京中有善口技者。——明·高啟《書博雞者事》 至京。——清·周容《芋老人傳》 君之始入京也。——清·梁啟超《譚嗣同傳》 又如:京吏(京師各衙門的都吏。別于外吏而言);京圻(京都);京府(京畿。京城和京都附近的地方;國都所在地);京倉(京師儲糧的地方) 京族〖Jingnationality〗 通“鯨”〖whale〗 乘鉅鱗,騎京魚。——《漢書·揚雄傳上》 又如:京魚(鯨魚) 古代數目名十兆為京,一說萬萬兆為京。古代數位序列是:萬、億、兆、京。十兆為京〖giga,tenmillion〗 京垓歲之中。——〖英〗赫胥黎著、嚴復譯《天演論》 又如:京垓(古代以十兆為京,十京為垓。極言眾多) 春秋時邑名,漢置京縣〖Jingtown〗。故城在今河南省滎陽縣東南二十余里 南京〖Nanjing〗。明太祖建都于此,故《儒林外史》仍沿習稱京。如:京江(揚子江的別稱) 今特指北京〖Beijingcity〗。如:京調(戲曲腔調名。清代自乾、嘉以后昆曲漸衰,地方戲中的皮黃興起,流傳于湖北一帶稱漢劇,于安徽一帶稱徽調。乾隆末期徽調傳至北京,并采其他戲曲之長處,成為京調,使當時流行的昆曲、戈陽腔、梆子等均相形失色);京報(清代由北京報房商人出版發行的邸報,登載朝政文書和有關政治動態);京八寸(過去北京地區流行的一種長約八寸的煙袋) 姓 京 jīng 【形】 大,盛〖big〗 京,大也。燕之北鄙,東楚之郊,或謂之京。——《方言一》 京,大也。——《爾雅》 裸將于京。——《詩·大雅·文王》 曰嬪于京。——《詩·大雅·大明》 莫之與京。——《左傳·莊公二十二年》 京邑翼翼。——張衡《東京賦》 發京倉。 京師者何?天子之居也。京者何?大也。——《公羊傳·桓公九年》。朱駿聲曰:“京大師眾也。” 又如:京鞋(華美而樣式新穎的鞋);京倉(大糧倉。朱駿聲曰:“京大師眾也”);京庾(大糧倉);京棗(大棗) 悲痛的〖sad〗 憂心京京。——《詩·小雅·正月》 京白 jīng bái 〖BeijingdialectinBeijingopera〗京劇術語,指京劇中用北京話念的道白 京白梨 jīng báilí 〖Beijingpear〗北京地區所產之白梨,皮薄,肉甜厚多汁,不脆 京報 jīng bào 〖officialnewspaper〗清代北京由報房商人發行出售的類似報紙的出版物,用活體木字排印 京菜 jīng cài 〖northernfood〗北方風味的菜肴 京倉大使 jīng cāngdàshǐ 〖officialadministersgrainreserveofcapital〗主管首都糧食儲備的官員 官京倉大使。——清·邵長蘅《青門剩稿》 京朝 jīng cháo 〖intheimperialcourt〗朝廷里 京朝人人咸知。——清·梁啟超《譚嗣同傳》 京城 jīng chéng 〖thecapitalofacountry〗指國都 本是京城女。——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京城氏 Jīngchéngshì 〖Jingcheng〗姓京城的 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列子·湯問》 京東大鼓 jīng dōngdàgǔ 〖anancientChineseartintheeastofBeijing〗中國曲藝的一種。源于北京以東香河、寶坻等地農民所唱的“地頭調”,唱腔質樸,演員自擊鼓、板站唱,另有三弦、揚琴伴奏 京都 jīng dū 〖thecapitalofacountry〗國都。京師 有京都聲。——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始稱于司馬晉時,因景王(司馬師)諱師,故稱京師為京都;或指日本故都,又稱西京,在本州島西南 京二胡 jīng ’èrhú 〖jingerhu,atwo-stringedmusicalinstrumentinBeijingopera〗胡琴的一種,音響介于京胡和二胡之間,用于京劇伴奏等 京官 jīng guān 〖capitalofficials〗中國古代一般稱屬于中央系統的官員為京官,以別于地方官及差遣出外之官。唐代的尚書、中書、門下三省長官以下,都稱為京官 京胡 jīng hú 〖jinghu,atwo-stringedmusicalinstrumentsimilartojingerhu〗胡琴的一種,像二胡而較小,琴筒用竹子做成,發音較高,主要用于京劇伴奏 京華 jīng huá 〖capital〗國都 譽滿京華 京畿 jīng jī 〖capitalcityanditsenvirons〗國都和國都周圍的地方 視學京畿。——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京劇 jīng jù 〖Beijingopera〗我國主要劇種之一,由清代中葉的徽調、漢調相繼傳入北京合流演變合成。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后流行于全國 京洛 jīng luò 〖capital〗等于說“京城”。本指洛陽,因東周、東漢曾在這里建都,故稱“京洛” 京洛騷然。——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京派 jīng pài 〖JingschoolinBeijingopera〗京劇的一個流派,以北京的表演風格為代表 京腔 jīng qiāng 〖Beijingaccent〗清代北京盛行戲曲的音調。即京戲的唱腔;又泛指北京話。舊指北京語音 京師 jīng shī 〖capital(ofacountry)〗帝王的都城 自京師來。——唐·柳宗元《柳河東集》 元濟詣京師。——《資治通鑒·唐紀》 赴舉京師。——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 自京師乘風雪。——清·姚鼐《登泰山記》 京戲 jīng xì 〖Beijingopera〗〖口〗∶京劇 京邑 jīng yì 〖capital〗京城 洞庭之與京邑。——唐·李朝威《柳毅傳》 京油子 jīng yóuzi 〖loafersandcunningpersonsinBeijing〗舊指北京的不務正業、游手好閑、輕浮油滑的人,現多指諳熟北京地區人情世故,辦事機靈的北京年輕人 京韻大鼓 jīng yùndàgǔ 〖story-tellinginBeijingdialectwithdrumaccompaniment〗中國曲藝的一種。流行于京、津等地。由木板大鼓與清音子弟書合流,并吸收戲曲、其它說唱藝術發展而成。唱腔以北京語音為基礎,屬板腔體結構。一人站唱,自操鼓、板司節奏,另以三弦、四胡伴奏。只有短段曲目 京兆 jīng zhào 〖capital〗 指京師所在地區 京師有京兆獄。——清·方苞《獄中雜記》 指管理京師地區的衙門。 京兆五城即不敢專決。——清·方苞《獄中雜記》 指京兆尹,即京師的地方長官 韓愈吏部權京兆。——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 京兆尹 jīng zhàoyǐn 〖caoitalofficials〗古代京師的地方長官 京兆尹鄭叔則。——唐·柳宗元《柳河東集》 京中 jīng zhōng 〖inBeijing〗京城里,此指北京 京中有善口技者。——《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