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莎行 / 作者:張掄 |
人問山中,因何無暑。
山堂恰在山深處。
藤陰滿地走龍蛇,泉聲萬壑鳴風雨。
且弄青松,休揮白羽。
相逢況有煙霞侶。
長天一任火云飛,夜涼踏月相將去。
|
|
踏莎行解釋: 《踏莎行》是宋代張掄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有人問山中,為何沒有酷熱的夏季。
山堂正位于深山之中。
藤蔓的陰影在地上蜿蜒,像龍蛇一般。
泉水的聲音在萬壑中回蕩,仿佛風雨交加。
暫且玩弄青松,不再揮動白羽。
相遇時,有了如煙如霞的伙伴。
長天任火云飛,夜涼中踏月相隨而去。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人在山中的景色和感受。他站在山堂中,感嘆山中的清涼與宜人,不再感到炎熱的夏季。藤蔓在他腳下蜿蜒,泉水的聲音在山谷中回蕩,給他帶來了寧靜和清新的感覺。他停下腳步,欣賞著青松的美麗,放下手中的白羽扇。他與喜歡煙霞的伙伴相遇,分享著這美好的時刻。他相信,長天會讓火云飛舞,而在夜晚的涼爽中,他將踏月而去,與伙伴一同離開。
賞析:
《踏莎行》通過描繪山中的景色和感受,傳達了對自然的贊美和對寧靜、清涼的向往。詩人通過描寫藤蔓、泉水和青松等自然元素,展示了山中的美麗景色和寧靜的氛圍。他將自己融入其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并與其他煙霞侶相遇,共同領略這份美好。整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自然景物的烘托,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友情的追求和珍視。
詩中使用了一些意象的修辭手法,如藤陰滿地走龍蛇、泉聲萬壑鳴風雨等,使詩意更加生動、形象。同時,詩詞中的對比手法也很巧妙,通過對山中的清涼與外界酷熱的對比,突顯了山中的宜人環境。
總體而言,《踏莎行》展示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追求寧靜、清涼的心境,同時也傳遞了對友情和美好時刻的珍視。這首詩詞給人以心曠神怡的感受,引發人們對大自然和人情世故的思考和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