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鷓鴣天(戊辰生日自作) / 作者:郭應祥 |
古遂長沙千里遙。
三年三處做生朝。
試拈疏蕊銅瓶插,更把輕沈寶鼎燒。
杯綠泛,臉紅潮。
抱孫娛膝語聲嬌。
官居只似私居樣,管取寒松最后凋。
|
|
鷓鴣天(戊辰生日自作)解釋: 《鷓鴣天(戊辰生日自作)》是宋代詩人郭應祥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古遂長沙千里遙,
三年三處做生朝。
試拈疏蕊銅瓶插,
更把輕沈寶鼎燒。
杯綠泛,臉紅潮。
抱孫娛膝語聲嬌。
官居只似私居樣,
管取寒松最后凋。
譯文:
古老的長沙遙遠千里,
三年三地執掌政務。
嘗試摘取稀疏花蕊插于銅瓶,
再將輕盈的寶鼎燒熱。
酒杯泛起綠意,臉色泛起紅暈。
懷抱孫兒,娛樂在膝,言語嬌柔。
官居雖然像私居一般,
卻難免取走寒松的最后凋零。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郭應祥自作的生日詩。詩人通過描繪自己的生活情景,展示了自己的心境和對人生的思考。
首先,詩人描述了自己身處長沙,千里之外的古老城市。他在長沙度過了三年,換了三個地方擔任官職。這句表達了詩人身份的變遷和執政的辛勞。接下來,詩人用插花和燒爐的形象來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感悟。他試圖采摘稀疏的花蕊插入銅瓶中,象征著他對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惜。而將寶鼎燒熱,則意味著他對事業的熱情和投入。
在生活中,詩人享受著快樂的時光。他舉起酒杯,面色紅暈,展示出愉悅和滿足的狀態。他懷抱著孫兒,與孩子嬉鬧,彼此交流,語聲嬌柔。這些描寫表現了詩人對家庭、親情和生活中小而美的事物的珍視。
最后兩句表現了詩人對自己官位的看法。他認為自己的官職雖然名義上是官居,但實際上更像是私居,意味著他對官場的冷漠和迷茫。他用寒松凋零的形象來比喻自己的政治生涯,暗示官場的殘酷和無常。
整首詩通過詩人的生活感悟,展現了對事業、家庭和人生的思考。詩中運用了插花、燒爐、飲酒等意象,以及對自然界中寒松的比喻,增添了詩歌的藝術性。這首詩寫出了詩人的心境和對人生的思索,具有深厚的情感和思想內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