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中 / 作者:方岳 |
解纓聊復濯滄浪,晞發松陰蘚石床。
有味是貧琳館俸,無功於懶玉函方。
自參老子鼻端白,未羨諸公腰下黃。
蔗境漸佳惟習靜,筆床茶灶并荒唐。
|
|
山中解釋: 《山中》是宋代方岳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解纓聊復濯滄浪,
晞發松陰蘚石床。
有味是貧琳館俸,
無功於懶玉函方。
自參老子鼻端白,
未羨諸公腰下黃。
蔗境漸佳惟習靜,
筆床茶灶并荒唐。
譯文:
解開頭巾,隨意洗滌滄浪之水,
曬干發絲,躺在松樹蔭下的青苔石床。
有滋有味的是貧窮的琳館俸祿,
無功之人只能懶散地放在玉函之中。
自比老子,鼻子上已有白發,
還未羨慕那些官宦之人腰間的黃金。
這個僻靜的境地漸漸變得宜人,
書桌、茶爐都顯得荒廢荒唐。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山中的閑適生活。他解開頭巾,洗滌滄浪之水,曬干發絲,在松樹陰影下的青苔石床上休息。這里沒有繁華富貴,只有貧窮的琳館俸祿,但卻有著滋味。作者感嘆自己無功而懶散地將才華埋藏在玉函之中,自比老子,表示自己已經年老,鼻子上已有白發,但他并未羨慕那些身居高位的官宦之人的財富。在這個僻靜的山中境地中,作者漸漸習得靜謐,他的書桌、茶爐都顯得荒廢荒唐,這也許是他對塵世喧囂和功名利祿的拒絕。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山中的景物和作者的心境,表達了對繁華世界的冷漠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作者選擇了山中的清幽之地,追求內心的寧靜和自由。他不為功名所動,不羨慕權貴的榮華富貴,寧愿過著樸素的生活,享受山中的寧靜與自然之美。這種心境和態度,體現了宋代士人的隱逸情懷,也是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精神的一種體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