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夢尋梅 / 作者:方岳 |
野逕深藏隱者家,岸莎分路帶溪斜。
馬蹄殘雪六七里,山觜有梅三四化。
黃葉擁籬埋藥草,青燈煨芋話桑麻。
一生煙雨蓬茅底,不夢金貂侍玉華。
|
|
夢尋梅解釋: 《夢尋梅》是宋代詩人方岳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隱者家中的景象,以及詩人對自己人生的反思和追求。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在荒野的小徑深處藏著一個隱士的家,
路旁的莎草分開成斜斜的小溪。
馬蹄踏過殘留的雪,行程六七里,
山上的峭壁上已有三四朵梅花綻放。
黃葉堆積在籬笆旁,掩埋著采藥的草藥,
室內的青燈燒著芋頭,談論著桑麻之事。
一生都在茅草的屋頂下,經歷了風雨的洗禮,
從未幻想過金貂侍奉美麗的玉華。
詩意:
這首詩以隱士的家為背景,描繪了一個寧靜而深藏的生活環境。詩人描述了野逕深處的小徑,溪水蜿蜒而過,莎草分路,給人一種幽靜的感覺。馬蹄踏過殘雪,行程六七里,讓人感受到季節的寒冷和孤獨。山上的峭壁上已經有幾朵梅花開放,表明春天即將來臨,帶來希望和新生。
詩中還融入了自然的景象,如黃葉擁籬埋藥草,表現了隱士對自然的依賴和對簡樸生活的追求。青燈煨芋,桑麻之事,映襯出隱士的清貧和對傳統生活方式的執著。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自己生活的總結和追求。他的一生都在茅草的屋頂下,經歷了風雨的洗禮,但從未幻想過榮華富貴,不追求世俗的權勢和財富。金貂和玉華代表著華麗和美麗,詩人表達了對虛榮和世俗欲望的超越,強調了內心的寧靜和追求真理的意愿。
賞析:
《夢尋梅》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一個隱士的生活場景,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隱士生活的表達,展示了詩人對寧靜、樸素生活的追求和對虛榮世俗的超越。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和隱士生活的描繪,呈現了一種靜謐、淡泊的意境,引發人們對內心追求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