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漁 / 作者:方岳 |
林光漏日煙霏濕,鸕鶿簇立春沙碧。
湘竿擊水雪花飛,鸕鶿沒入春溪肥。
銀刀撥刺爭三窟,烏兔追亡健于鶻。
搜淵剔藪無噍類,余勇未厭心突兀。
十十五五斜陽邊,聽呼名字方趨前。
吐魚筠籃不下咽,手捽瑣碎勞爾還。
嗚呼奇哉子漁子,塞上將軍那得爾。
|
|
觀漁解釋: 《觀漁》是宋代方岳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林光漏日煙霏濕,鸕鶿簇立春沙碧。
在林間陽光透過煙霧灑下,鸕鶿聚集在碧綠的春天沙灘上。
湘竿擊水雪花飛,鸕鶿沒入春溪肥。
湘江的漁竿擊打水面,濺起了飛舞的雪花,鸕鶿潛入肥沃的春天溪水中。
銀刀撥刺爭三窟,烏兔追亡健于鶻。
銀刀撥開荊棘爭奪三個洞穴,烏兔逃亡時比獵鶻更靈敏。
搜淵剔藪無噍類,余勇未厭心突兀。
深入潭底,清理叢林,沒有任何障礙可以阻擋,內心的勇氣仍然迸發(fā)。
十十五五斜陽邊,聽呼名字方趨前。
在十五五點鐘的斜陽邊,傾聽呼喚自己名字的聲音,迅速靠近。
吐魚筠籃不下咽,手捽瑣碎勞爾還。
吐出的魚兒和筠籃都不肯吞下,手捽著瑣碎的東西,勞累的身軀依然堅持。
嗚呼奇哉子漁子,塞上將軍那得爾。
哎呀,奇特的漁子啊,你可不是塞上的將軍。
這首詩詞《觀漁》通過描繪漁夫觀察和體驗自然景觀的過程,展現了生命的堅韌和力量。詩中通過林光、煙霧、春沙、春溪等具體形象的描繪,勾勒出了一個恢弘而生動的自然畫卷。漁夫與自然融為一體,感受著大自然的變幻與力量,同時也表現出他的智慧和勇氣。
詩詞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鸕鶿代表著勤勞和專注,銀刀和烏兔則象征著艱難和敏捷。通過這些形象的對比,表達了漁夫對于自然的敬畏和對生命的追求。同時,詩中也透露出一種豪邁和不甘心平凡的情感,漁夫的勇氣和突兀的心態(tài)使他能夠超越常人,追求更高的境界。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觀漁》通過對漁夫與自然的交融和對生命的探索,表達了對人生意義和力量的思考,展現了作者對于生命的獨特見解和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