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折詩效其體 / 作者:方岳 |
人生有窮達,不系才不才。
造物所付與,圣賢不能回。
君看孔孟氏,遇世何如哉。
豈其有不如,王驩與醒{魁換隹}。
以茲自忖度,所遭已逾涯。
前瞻固不反,后顧又可咍。
同時第進士,或未離藁萊。
歸來亦云幸,瀟散月下杯。
山池芰荷過,野岸芙蓉開。
幅巾一筇竹,適可眠秋崖。
|
|
讀折詩效其體解釋: 《讀折詩效其體》是宋代方岳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對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慨,揭示了作者對命運的認識和對人生的態度。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人生有窮達,不系才不才。
造物所付與,圣賢不能回。
君看孔孟氏,遇世何如哉。
豈其有不如,王驩與醒{魁換隹}。
以茲自忖度,所遭已逾涯。
前瞻固不反,后顧又可咍。
同時第進士,或未離藁萊。
歸來亦云幸,瀟散月下杯。
山池芰荷過,野岸芙蓉開。
幅巾一筇竹,適可眠秋崖。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對命運的反思。詩人認為人的一生無論貧富貴賤,與才能的高低并無必然聯系。人類的命運是由造物主所決定的,即使是圣賢也不能改變。作者提到孔子和孟子,他們是偉大的圣賢,但他們也只能在造物主的安排下面對世俗的困境。與他們相比,如王驩和醒{魁換隹}等人也同樣面臨著人生的挑戰。
通過這首詩詞,作者思考了自己的命運,認為自己所經歷的困境已經超越了一般人的遭遇。他表示過去的顧慮已經無法改變,將來的前途也無法預測,然而他依然保持樂觀的態度。詩人可能在一場考試中獲得了進士的資格,但他也可能還沒有離開農村,因此他感到自己的命運還沒有定局。然而,無論怎樣,他對回到家鄉也感到滿足和幸福,在月光下盡情散心享受美酒。
詩詞的后半部分描繪了山水景色,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喜愛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山中有荷花盛開,野岸上的芙蓉也綻放著美麗的花朵。詩人手持著竹制的筇竹,準備在秋天的崖邊寧靜地安眠。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傳達了作者對命運的思考和對自然的贊美。通過對人生和自然的描寫,詩人表達了對命運的接受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展現了一種豁達和積極的心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