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次韻 / 作者:方岳 |
月寒弄清琴,石齒鳴澗水。
寥寥古音在,難入箏笛耳。
錘期渺秋江,停手子姑已。
齊竽姑秦缶,乃傾市門倚。
歸從柴桑人,醉漉春甕蚊。
|
|
又次韻解釋: 《又次韻》是宋代方岳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月寒弄清琴,
寒冷的月光下,我彈奏著清雅的琴聲,
石齒鳴澗水。
在山間溪水中,石頭間傳來悅耳的聲音。
寥寥古音在,
古老的音韻依然存在,
難入箏笛耳。
卻難以被箏和笛子所感知。
錘期渺秋江,
時光荏苒,江水如秋天般悠遠,
停手子姑已。
停下手中琴弦的仙女已經離去。
齊竽姑秦缶,
齊竽姑彈奏著秦缶,
乃傾市門倚。
傾聽著市門旁的倚門人。
歸從柴桑人,
我將歸去,跟隨著柴桑的人們,
醉漉春甕蚊。
陶醉于春日中,酩酊大醉如同春天里的蚊子。
《又次韻》通過描述琴聲、溪水聲和古老音韻的存在與難以察覺之間的對比,表達了一種超越時間和空間的意境。詩中的琴聲和溪水聲代表著人類的音樂和自然之聲,而古老音韻的存在則使人感嘆時間的流轉和歲月的變遷。作者通過描述自然景物和音樂,以及人們在其中的行為,展示了人與自然、人與時間的關系。
詩中的山水、樂器和人物形象呈現出一種寧靜而富有詩意的場景,給人以寧謐、悠遠的感覺。通過琴聲、溪水聲和古老音韻的描繪,詩人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情境,使讀者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時,也能思考人與自然、人與時間的相互關系。
這首詩詞以其出色的意境和精湛的描寫技巧,向讀者傳遞了一種超越時空、與自然共鳴的美感,引發人們對生命與存在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