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芭蕉 / 作者:方岳 |
自是愁人愁不消,非干雨裹聽芭蕉。
芭蕉易去愁難去,移向梧桐轉寂寥。
|
|
芭蕉解釋: 《芭蕉》是宋代詩人方岳的詩作,表達了愁緒難以消散的心境,以及芭蕉的形象象征著愁苦的轉移和寂寥的轉變。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芭蕉》
自是愁人愁不消,
非干雨裹聽芭蕉。
芭蕉易去愁難去,
移向梧桐轉寂寥。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愁苦無法消除,愁緒如同連綿細雨包裹著耳邊的芭蕉聲。芭蕉易于離去,而愁苦卻難以擺脫,仿佛移向了梧桐樹,寂寥的情緒也轉而降臨。
賞析:
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傳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首句“自是愁人愁不消”,表明詩人的愁苦無法消散,難以獲得解脫。接著,“非干雨裹聽芭蕉”,通過雨聲縈繞芭蕉的描寫,將愁緒與自然景物相結合,形成鮮明的意象對比。
第三句“芭蕉易去愁難去”,表達了芭蕉易于搖曳離去,而愁苦卻難以擺脫的痛苦。最后一句“移向梧桐轉寂寥”,以移向梧桐樹為象征,表達了愁苦的轉移和寂寥的轉變。梧桐是一種常見的大樹,它的形象與芭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暗示著愁苦的變遷和內心的孤寂。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將詩人內心的愁苦情緒與自然景物相結合,并通過芭蕉和梧桐的形象傳達了愁苦的轉移和內心的寂寥。這種表達方式使詩詞更富有意境和抒情力量,引發讀者對人生苦難和內心情感的深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