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郡三思 / 作者:方岳 |
我思渤海龔,一語鋤獷俗。
竟令隴畝間,刀劍化牛犢。
樵民亦人耳,乃不受約束。
時時弄梃刃,誰肯繼往躅。
歸來乎山中,無靦爾面目。
|
|
去郡三思解釋: 《去郡三思》是宋代方岳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思念著渤海龔,用一番言辭除去蠻俗。竟然使得隴畝之間,刀劍化為牛犢。樵民也是有人性的,但他們卻不受到約束。時常拿著梃刃嬉戲,卻無人愿意繼續前行?;貋砩街?,我看到的是一個不再羞愧的面目。
詩意:
《去郡三思》表達了詩人對于社會現象的思考和反思。詩中提到了渤海龔,這是一個寓言般的形象,代表著粗俗和低劣的行為。詩人以辭章之力來剔除這種蠻俗,希望人們能夠擁有高尚的品質。他希望通過詩詞的力量,讓刀劍轉化為牛犢,意味著希望戰亂和暴力能夠停止,人們能過上和平安寧的生活。然而,詩中也揭示了現實的困境,樵民雖然有人性,但卻沒有受到社會的約束,他們沉溺于梃刃的戲耍中,沒有人愿意繼續前行,這也反映了社會風氣的墮落。最后,詩人回到山中,看到的是一個不再羞愧的面目,這或許是他對自然山水的寄托,希望從中找到一種純粹和寧靜。
賞析:
《去郡三思》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于社會風氣的不滿和思考。詩中的渤海龔象征著低俗和粗鄙的行為,而詩人以鋤除蠻俗的言辭,希望能夠改變這種現象。詩人借用刀劍化為牛犢的意象,表達了對于和平安寧生活的向往。然而,詩中也暗示了社會的困境,樵民雖然具有人性,但卻沒有受到約束和教育,他們追逐刀劍的嬉戲,缺乏進取的精神。最后,詩人回到山中,尋找內心的凈土,追求一種純粹和寧靜的境界。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力量的語言,傳達了詩人對于社會現象的思考和對于理想境界的追求。詩中的意象和比喻生動而深刻,詩人以文字的力量來呼喚人們對于高尚品質和和諧社會的追求。整首詩既有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又有對理想境界的向往,展現了方岳詩人的思想深度和對于社會的關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