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客 / 作者:方岳 |
瘦馬孤征雪滿衣,山長誰不念庭闈。
燈寒竹屋無人共,月到梅花有夢歸。
抵掌相逢連夕語,轉頭頓黨十年非。
武夷人老君行矣,莫待墨池春浪肥。
|
|
送客解釋: 《送客》是宋代詩人方岳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一幅送別客人的場景,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描寫,表達了離別之情和對歸鄉的向往。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瘦馬孤征雪滿衣,
山長誰不念庭闈。
燈寒竹屋無人共,
月到梅花有夢歸。
抵掌相逢連夕語,
轉頭頓黨十年非。
武夷人老君行矣,
莫待墨池春浪肥。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冬天的送別場景為背景,通過描繪瘦馬背上積滿雪的情景,表達了離別的惋惜之情。詩人把瘦馬孤征的形象與滿身雪的景象相結合,形容了客人離去的孤寂和困苦。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遠離家鄉的山巒,他問道:“山長誰不念庭闈?”這句話表達了即使是山巒也會思念家園的情感,凸顯了離別之痛。
接著,詩人描繪了一個冷落的景象,燈火寒冷,竹屋空無一人。在這樣的環境下,月亮照耀下的梅花仿佛帶給詩人一種遙遠的、夢幻的歸鄉之感。這種孤獨和寂寞的景象進一步強調了離別之苦。
在詩的結尾,詩人提到“抵掌相逢連夕語,轉頭頓黨十年非”。這表明詩人與客人的分別已經持續了十年之久,彼此相見時的夜晚交談已成為難得的寶貴時刻。轉頭時的離別讓人感到心痛,也將這一離別的時間延續到了十年。
最后兩句“武夷人老君行矣,莫待墨池春浪肥”表達了詩人對客人歸鄉的期盼之情。詩人以武夷人(指客人)為喻,表示客人已經年老,應該盡早回家。而“墨池春浪肥”則暗示了等待的時間已經過去太久,應該抓住機會早日歸來。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描寫,表達了離別之情和對歸鄉的向往。詩人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離別的孤獨、困苦和思念,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他內心深處的情感。整首詩以其深刻的意境和飽含情感的描寫,展示了方岳獨特的藝術才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