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冢 / 作者:方岳 |
一杯麥飯灑悲辛,不盡煙蕪舊與新。
地下豈無擔板漢,世間但有乞墦人。
荼蘼芍藥幾何日,寒食清明又一春。
自是老懷多感慨,非干芳草負蹄輪。
|
|
上冢解釋: 《上冢》是宋代詩人方岳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一杯麥飯灑悲辛,
不盡煙蕪舊與新。
地下豈無擔板漢,
世間但有乞墦人。
荼蘼芍藥幾何日,
寒食清明又一春。
自是老懷多感慨,
非干芳草負蹄輪。
詩意:
這首詩以古墓為背景,表達了對逝去時光和死亡的思考以及對陪葬者與墓地的感慨之情。通過描繪墓地中的景象,表達了時間的流轉、人事的更迭和生命的脆弱。
賞析:
詩的開頭以一杯麥飯灑落來揭示出詩人內心的悲傷和辛酸。"不盡煙蕪舊與新"一句,通過對煙蕪景象的描繪,暗示了時間的無情流轉,將過去與現在融為一體。接著,詩人提到地下葬有擔板漢,表達了對古代墓地中安眠者的思念之情,同時也暗示了生命的短暫和必然的終結。
"世間但有乞墦人"這句表達了詩人對于生者的思考。乞墦人是指那些貧窮無地葬的人,通過這句話,詩人暗示了人們對死亡和安葬的不同態度,反映了社會的不公和人生的悲苦。
"荼蘼芍藥幾何日,寒食清明又一春"這兩句描繪了荼蘼和芍藥兩種花卉的開放與凋謝,通過對花開花落的描述,表達了生命的短暫和人事的更迭。寒食和清明是中國傳統的掃墓節日,寒食是為了紀念賢臣介子推,清明則是為了祭拜祖先和掃墓。這兩個節日的到來象征著時間的流轉,也讓詩人產生了對生命的感慨。
最后兩句"自是老懷多感慨,非干芳草負蹄輪"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和對生命的思考。詩人的年紀已經漸長,內心充滿感慨,他認為自己的感慨并非是對芳草所負的責任,而是時間的不可抗拒和生命的無常。
《上冢》以古墓為背景,通過墓地的景象和節日的交替,表達了對時光流轉、生命短暫以及人生的無奈和感慨,展示了詩人對生死和人事的深刻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