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禽 / 作者:方岳 |
鵲噪令公喜,鴉噪令公怒。
福兮挽不來,禍兮推不去。
咄哉之二蟲,於爾竟何與。
茅檐新雨晴,鵲聲哢圓嗉。
主人顏色和,甘諛終不悟。
禍常十八九,鴉故告之故。
城頭尾畢逋,唾者滿行路。
佞鵲不我忤,忠鴉不我誤。
試嘗問主人,無乃乖好惡。
嗚呼平生所聞唐太守,切齒不平田舍翁。
昨朝墳上土花墮,斷碑零落悲秋風。
|
|
二禽解釋: 《二禽》是宋代方岳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鵲噪令公喜,鴉噪令公怒。
福兮挽不來,禍兮推不去。
咄哉之二蟲,於爾竟何與。
茅檐新雨晴,鵲聲哢圓嗉。
主人顏色和,甘諛終不悟。
禍常十八九,鴉故告之故。
城頭尾畢逋,唾者滿行路。
佞鵲不我忤,忠鴉不我誤。
試嘗問主人,無乃乖好惡。
嗚呼平生所聞唐太守,切齒不平田舍翁。
昨朝墳上土花墮,斷碑零落悲秋風。
詩意:
《二禽》是一首意境深遠的詩詞,通過描述鵲和鴉之間的爭吵與喧囂,表達了人世間福禍無常、是非難辨的哲理。詩中鵲噪令公喜,鴉噪令公怒,揭示了人們常常因為瑣事而喜怒無常,而福禍則難以掌控。詩人以鵲和鴉作為象征,反思人與命運的關系,以及人們對善惡、忠誠和佞巧之間的分辨能力。
賞析:
詩詞以對比的手法展現了人類社會中的善惡、真偽等對立面。鵲和鴉分別代表了巧言令色的佞巧之徒和忠誠正直的人。詩中的鵲聲哢圓嗉、主人顏色和、甘諛終不悟,描述了那些善于諂媚的人,他們能夠巧舌如簧,迎合主人的喜好,但最終卻不能認識到真相,陷入困境。相比之下,忠誠的鴉卻能識別禍福,以告知主人。詩人借此對比,表達了對于真相和忠誠的珍視。
詩詞的后半部分以唐太守和田舍翁的故事進行了拓展。唐太守代表了權貴、顯宦,而田舍翁則象征著普通百姓。詩人以昨朝墳上土花墮、斷碑零落悲秋風來展現唐太守的虛偽與冷漠,形容他對于人民的不公與苦難置若罔聞,引發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強烈不滿與呼吁。
整首詩詞通過對禽鳥的描寫,以及與人物的對比,以簡練的語言展示了人世間的善惡、真偽、虛偽和忠誠之間的矛盾,以及對社會現實的批判。它給人以深思,啟發人們對于權力、忠誠和真相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