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墐屋 / 作者:方岳 |
旋墐山寮準備冬,石爐松火盡從容。
功名那及生前酒,機會多如飯后鐘。
誰寄一詩同保社,自將千竹比侯封。
客來欲覓秋崖去,知在白云何處峰。
|
|
墐屋解釋: 《墐屋》是宋代方岳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墐屋》中文譯文:
旋墐山寮準備冬,
石爐松火盡從容。
功名那及生前酒,
機會多如飯后鐘。
誰寄一詩同保社,
自將千竹比侯封。
客來欲覓秋崖去,
知在白云何處峰。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以描繪一位隱居山居的士人的生活情景為主題。詩人描述了山寮準備迎接冬天的景象,石爐中的松木火焰燃盡時,他依然從容自在。詩人表達了對功名的淡漠,認為功名并不及得到生前的歡樂與快樂重要。他認為機會比如同用飯后的鐘聲一樣頻繁出現,機會何其多也。詩人希望有人能將一首詩寄給他,與他共同保持詩社的友誼,而他將自己比作千竹,與侯封相比較。最后,詩人希望有客人前來,共同尋找秋天的山崖,但他不知道山崖在白云的哪個峰巔上。
這首詩通過描繪士人隱居山居的生活狀態和對功名的淡漠態度,表達了對自由自在、追求內心樂趣的向往。詩人深知世事的無常和機遇的多變,他把對功名的追求放在次要位置,更注重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友誼。詩人主張以自然、豁達的心態面對世間萬象,追求心靈的寧靜和自由。
整首詩用意深遠,語言簡練明快,意象生動,給人以閑適自得、追求內心自由的美好感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人生境遇的思考,詩人表達了自己對世俗欲望的超越和對心靈追求的向往,展示了宋代士人獨特的生活觀和人生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