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屋 / 作者:方岳 |
苦以連茹茅,編以帶葉篠。
俾予繭栗犢,安臥煙雨曉。
架犁初學耕,敲撲固不少。
我廩何時高,爾室勿嫌小。
半山月荒涼,四壁云繚繞。
相期一飽外,短笛秋渺渺。
黃鍾忽滿脰,聲欲撼林杪。
豈嘆不耕人,華榱上云表。
|
|
牛屋解釋: 《牛屋》是宋代詩人方岳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牧人用茅草連續蓋房,用篠葉編織帶子。給我一只繭形的小牛犢,我就能安靜地臥在雨霧中的清晨。我剛開始學會耕種,辛勤勞作卻沒有多少成果。我的谷倉何時才能高聳起來?你的房子不要嫌小。半山上的月亮荒涼寂寞,四壁上的云霧繚繞。我們約定一起享受田野的美食,短笛聲在秋天的廣闊天空中蕩漾。黃昏鐘聲突然響起,聲音仿佛要震動云端。難道不為那些不務農的人感到嘆息嗎?他們的華麗屋宇在云端上矗立。
這首詩通過描繪一個簡樸的農舍,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生活的理解和贊美。詩中的牛屋是一片簡單樸素的田園景象,詩人以此對比了農民與那些追求奢華的人們。詩人贊美了農民的勤勞和樸實,并表達了對農田豐收的期望。詩中的景物描寫清新自然,給人一種寧靜和安逸的感覺。通過對自然的描繪,詩人抒發了對農田生活的向往和對自然環境的熱愛。
整首詩情感平和,字里行間透露出對農民的尊重和對自然的敬畏。詩人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農民樸素的生活和對田園生活的向往。通過對牛屋的描繪,詩人傳遞了一種對質樸生活的贊美和對繁華世界的冷峻思考。詩詞以其深遠的意境和鮮明的形象,表達了詩人對農民和自然的感激之情,同時也反映了宋代社會背景下的一種價值觀和審美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