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二十九日二首 / 作者:蘇軾 |
南嶺過云開紫翠,北江飛雨送凄涼。
酒醒夢回春盡日,閉門隱幾坐燒香。
門外橘花猶的皪,墻頭荔子已斕斑。
樹暗草深人靜處,卷簾欹枕臥看山。
|
|
三月二十九日二首解釋:
《三月二十九日二首》是蘇軾的一首詩詞,描繪了三月二十九日的景象和作者的心境。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南嶺過云開紫翠,
北江飛雨送凄涼。
酒醒夢回春盡日,
閉門隱幾坐燒香。
門外橘花猶的皪,
墻頭荔子已斕斑。
樹暗草深人靜處,
卷簾欹枕臥看山。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蘇軾在三月二十九日的景象和內心的感受。詩中通過山川風景、天氣變化和自然元素的描繪,表達了作者的情緒和思考。
賞析:
首先,詩的開頭描述了南嶺山脈上云開霧散,露出了紫翠色的山景,給人一種清新宜人的感覺。接著,詩中轉到北江,描述了雨水飄灑的景象,給人一種凄涼的感覺。這兩個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作者內心的矛盾和不安。
接下來,詩中描繪了作者醒來之后的情景。他醒來時,已經是春天的盡頭,一整天的春光已經逝去。于是他閉門不出,坐在幾前燒香,享受自己的清凈和寂靜。這表明作者獨處時喜歡沉思和靜心,通過燒香來陶冶情操。
然后,詩中出現了橘花和荔子,橘花還未完全開放,而荔子已經斑駁多姿。這樣的描寫表現了時間的流逝和變化,也可以理解為生命的短暫和變幻無常。
最后兩句描述了樹木陰暗、草木繁茂的地方,人們靜靜地坐在那里,卷起簾子欹枕而臥,憑窗遠眺山巒。這種安靜的環境讓作者感到寧靜和舒適,同時也給他帶來了對山水的欣賞和思考。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和對作者內心情感的描寫,展示了蘇軾細膩的感受力和對生活的思考。同時,詩中運用了對比和意象的手法,使詩詞更具藝術感和表現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