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夢?并引? / 作者:蘇軾 |
七月十三日,至儋州十馀日矣,澹然無一事。
學道未至,靜極生愁,夜夢如此,不免以書自怡。
夜夢嬉游童子如,父師檢責驚走書。
計功當畢《春秋》余,今乃始及桓莊初。
怛然悸寤心不舒,起坐有如掛鉤魚。
我生紛紛嬰百緣,氣固多習獨此偏。
棄書事君四十年,仕不顧留書繞纏。
自視汝與丘孰賢,易韋三絕丘猶然,如我當以犀革編。
|
|
夜夢?并引?解釋:
《夜夢?并引?》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七月十三日,已經在儋州逗留了十幾天,平靜無事。
學道的功夫還未達到,心里極為煩悶,夜晚夢境如此,只好以書籍來慰藉自己。
夢中出現了一個玩鬧的少年,像父親和老師一樣責備他離開書籍。計劃中的事情,包括《春秋》的撰寫,現在才開始,就像桓莊剛剛起步一樣。驚醒后,心中感到不安,坐起來像掛鉤的魚一樣。我的生活紛繁復雜,只有這個特定的偏好才能使我心神寧靜。放棄書籍,為了侍奉君主度過了四十年,即便面臨危險也不愿離開書籍的糾纏。自問你和我,誰更有才華,就算易韋三位杰出,和我相比也如犀革編織。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蘇軾在夜晚的夢境中的情景和他對自己生活的反思。在儋州逗留期間,他感到內心空虛和焦慮,夢中的場景讓他意識到自己在學問上的不足和未完成的計劃。他將自己與桓莊相比,意識到自己過去四十年的付出并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然而,他同時也表達了對自己才華的自信,并認為即使與其他杰出的人物相比,他也是無可比擬的。
賞析:
這首詩詞以夜夢為背景,通過描寫夢境中的情景和自省的心境,展現了蘇軾內心的矛盾和對才華的自負。他以寥寥數語,表達了自己在學問和事業上的不滿和追求,并通過與桓莊的對比,強調了自己與眾不同的地位和才華。整首詩詞情感豐富,表達了作者的獨特思考和對自我價值的認知。同時,蘇軾運用了比喻和形象的描寫,增加了詩詞的藝術性和表現力。
這首詩詞反映了蘇軾個人的情感和思考,同時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人生哲學的一面。它傳遞了對學問追求和個人價值的思考,以及文人士人在世俗生活和理想追求之間的矛盾與抉擇。整體上,這首詩詞展現了蘇軾的才華和自信,同時也呈現了他在人生旅程中的掙扎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