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熙春臺用王簿韻 / 作者:方岳 |
共攜社甕上春臺,踏破緣云一徑苔。
歲月略如飛鳥過,賓朋不為看花來。
霜前老翠依然在,眼底凡紅不用開。
未害慳風(fēng)相料理,放遲歸與月徘徊。
|
|
熙春臺用王簿韻解釋: 《熙春臺用王簿韻》是宋代方岳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熙春臺用王簿韻,
在熙春臺上,我借用王簿的韻律,
共攜社甕上春臺,
與朋友們一起來到春臺,
踏破緣云一徑苔。
踏過那緣云之間的小徑,
歲月略如飛鳥過,
光陰匆匆,如同一只飛鳥一樣飛逝,
賓朋不為看花來。
賓朋們并不是為了觀賞花朵而來,
霜前老翠依然在,
盡管霜前的花草已逐漸凋謝,
眼底凡紅不用開。
但是眼底的凡俗紅花并不需要綻放,
未害慳風(fēng)相料理,
不必擔(dān)心風(fēng)吹落花瓣,
放遲歸與月徘徊。
任由時間慢慢流轉(zhuǎn),與明月一起徘徊。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春臺上的景物和情境,表達了作者對光陰流轉(zhuǎn)、物是人非的感慨和對自然之美的贊美。整首詩以春臺為背景,抒發(fā)了對歲月流逝的感慨和對友情的珍視。
首句“熙春臺用王簿韻”,熙春臺是春天的臺階,王簿則是指王簿《聲律啟蒙》一書,表明作者以王簿的韻律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接著,詩人描述了朋友們共同來到春臺,踏破緣云之間的小徑,意味著他們超越了世俗的束縛,共同追尋自然之美。
接下來的兩句“歲月略如飛鳥過,賓朋不為看花來”,表達了歲月匆匆,光陰易逝的感慨,同時強調(diào)了朋友們并不是為了浮華的花朵而聚集在一起,而是為了欣賞自然之美、共享友情。
詩的后半部分,“霜前老翠依然在,眼底凡紅不用開。未害慳風(fēng)相料理,放遲歸與月徘徊。”描繪了春臺上的景物,盡管花草已經(jīng)凋謝,但仍然保留著青翠的色彩。作者在詩中表達了不必擔(dān)心風(fēng)吹落花瓣,放任時間的流轉(zhuǎn),與明月一起徘徊的心境。
整首詩以清麗、淡泊的筆觸,借春臺之景抒發(fā)了對時光流轉(zhuǎn)的感慨和對友情的珍視。通過描繪自然景物的變化和朋友之間的情感,表達了對于世俗紛擾的超脫和對自然之美的追求。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展現(xiàn)了詩人對人生和友情的深思,給人以靜謐、清新的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