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十五 / 作者:白居易 |
行年四十五,兩鬢半蒼蒼。
清瘦詩成癖,粗豪酒放狂。
老來尤委命,安處即為鄉。
或擬廬山下,來春結草堂。
|
|
四十五解釋:
《四十五》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行年四十五,
兩鬢半蒼蒼。
清瘦詩成癖,
粗豪酒放狂。
老來尤委命,
安處即為鄉。
或擬廬山下,
來春結草堂。
中文譯文:
我已經四十五歲了,
兩鬢已經有些斑白。
我清瘦如故,癡迷于寫詩,
粗魯豪放,酒量也很大。
年老之后仍然受人重用,
只要心安即為家鄉。
也許我會在廬山腳下,
明年春天建造一座草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白居易中年時期的心境和人生態度。他描述了自己已經到了四十五歲的年紀,兩鬢已經開始出現斑白的跡象。白居易自稱清瘦,指出自己對寫詩有著執著的愛好,這成了他的癖好。他的性格豪放,喜歡酒,可能也暗示了他在文人圈子中的一些放縱和不羈。
白居易在年老之后仍然能得到重用,這可能暗示他在政治和文學界的地位。他認為只要心安即可感到寧靜和歸屬,無論身在何處,都可以稱之為故鄉。最后,他暗示自己可能會在廬山腳下修建一座草堂,這表達了他對退隱山林的向往和對寧靜生活的追求。
整首詩詞展現了白居易中年時期的豪放不羈和追求寧靜的心態。他在描述自己的年紀和外貌的同時,也表達了對自由自在生活和山水環境的向往。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白居易的人生境遇和對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示了他獨特的個性和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