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食江畔 / 作者:白居易 |
草香沙暖水云晴,風景令人憶帝京。
還似往年春氣味,不宜今日病心情。
聞鶯樹下沈吟立,信馬江頭取次行。
忽見紫桐花悵望,下邽明日是清明。
|
|
寒食江畔解釋:
《寒食江畔》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草香沙暖水云晴,
風景令人憶帝京。
還似往年春氣味,
不宜今日病心情。
聞鶯樹下沈吟立,
信馬江頭取次行。
忽見紫桐花悵望,
下邽明日是清明。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寒食節的江畔所見所感。詩人感嘆著暖和的春天,如草地散發著芳香,沙灘溫暖,水面上云彩晴朗。這美麗的景色讓人回憶起昔日在京城的美好時光。然而,詩人卻覺得這種春天的氣息不適合他今天病重的心情。他站在鶯鳥鳴叫的樹下,沉思著,然后繼續他的旅途。突然,他看到一朵紫色的桐花,不禁感到憂傷,因為明天就是清明節,這個與逝去的親人有關的節日。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春天的景色,以及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逝去親人的思念。詩中運用了豐富的形象描寫,如草香、沙暖、水云晴,通過這些細膩的描寫,展現出春天的美麗與活力。詩人回憶起往日在帝京的快樂時光,與此同時,他的病重使他不能真正享受眼前的美景。鶯鳥的歌聲和紫桐花的悵望給詩人帶來了傷感情緒,清明節的臨近也讓他思念逝去的親人。整首詩通過春景的描寫和詩人內心情感的交融,展現了對逝去時光和親人的懷念之情。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復雜的情感,將自然景色與詩人的內心體驗相結合。它展示了詩人對美景的敏感和對人生變遷的思考,同時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對于逝去親人的悼念和對清明節的重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