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州十首 / 作者:蘇軾 |
太守王夫子,山東老俊髦。
壯年聞猛烈,白首見雄豪。
食雁君應厭,驅車我正勞。
中書有安石,慎勿賦離騷。
|
|
荊州十首解釋:
《荊州十首》是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描寫了他在荊州擔任太守期間的生活和心情。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太守王夫子,山東老俊髦。
壯年聞猛烈,白首見雄豪。
食雁君應厭,驅車我正勞。
中書有安石,慎勿賦離騷。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蘇軾在荊州擔任太守時的生活和感受。開頭提到了荊州的太守王夫子,他是個來自山東的老而有風度的人。接著,詩人表達了自己年輕時聽聞過許多英勇事跡,而如今已經年過半百,才真正見到了雄豪的風采。詩人自稱"我",表示自己飲食不如太守豐盛,驅車勞累,與太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最后,蘇軾勸告中書(指官僚文人)的同僚們,特別是安石(指北宋時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不要再模仿屈原的離騷,應該慎重對待文學創作。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比太守和自己的生活狀況,展示了蘇軾對現實的思考和感慨。太守王夫子被描繪成一個風度翩翩的老者,代表了世俗權貴的形象,而詩人自己則是一個默默奉公的官員。詩人感嘆自己年輕時聽聞過的英雄壯舉,如今已經老去,才真正見到了真正的豪杰。這里有一種對年華易逝的感慨和對自身價值的思考。
在詩的末尾,蘇軾提到了中書和安石,表達了對文人的忠告。他警告同僚們不要盲目追隨古人的文學典范,不要輕易模仿屈原的《離騷》。這一部分可以理解為蘇軾對于文學的態度和觀點的表達。他認為文學應該現實而自由,不能被僵化的規則束縛,應該注重現實生活的表達和反映。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太守和詩人的對比,同時表達了蘇軾對現實生活的思考和對文學的態度。這首詩詞在一些程度上展示了蘇軾的智慧和獨立思考的精神,同時也反映了他對自身境遇的理解和對時代風尚的批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