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聞李尚書拜相,因以長句寄賀微之 / 作者:白居易 |
憐君不久在通川,知已新提造化權。
夔契定求才濟世,張雷應辨氣沖天。
那知淪落天涯日,正是陶鈞海內年。
肯向泥中拋折劍,不收重鑄作龍泉。
|
|
聞李尚書拜相,因以長句寄賀微之解釋:
聞李尚書拜相,因以長句寄賀微之
憐君不久在通川,知已新提造化權。
夔契定求才濟世,張雷應辨氣沖天。
那知淪落天涯日,正是陶鈞海內年。
肯向泥中拋折劍,不收重鑄作龍泉。
中文譯文:
聽說李尚書成為宰相,因此用長句向賀微之祝賀。
憐惜你,不久就要離開通川,已經被任命為造化權官。
舜契還在尋找賢才來施展治國的本領,像張雷一樣能夠辨別風雷之氣,直沖云霄。
誰知道你會被遺棄在天涯海角的日子,這正是陶鈞成器的年紀。
你愿意將折斷的劍投入泥濘之中,不再把它收集起來卻重新打造成龍泉之劍。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白居易為李尚書擔任宰相而寫的贊揚之作。白居易在詩中以長句的形式,稱贊賀微之的才華和能力。在第一句中,“不久在通川”指的是賀微之不久后要離開通川,前往京城擔任造化權官。這個職位象征著造化權力,賀微之將成為朝廷中有重要影響力的官員。第二句中,“夔契定求才濟世”是指賀微之像舜契那樣,尋找賢能人才來建設國家。賀微之像張雷一樣能辨別風雷之氣,意味著他有極高的辨別能力,可以識別位高權重的人。但是,這首詩也透露出賀微之的不幸命運。他被遺棄在天涯海角,成為一個孤苦伶仃的人。最后的兩句表達了白居易對賀微之的敬仰之情。賀微之愿意拋棄折斷的劍,不再收集它,而是選擇恢復重新打造,意味著他愿意放棄過去的失敗,重新迎接新的機遇,重新錘煉自己。整首詩表達了對賀微之的敬佩和祝福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