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二首 / 作者:蘇軾 |
推擠不去已三年,魚鳥依然笑我頑。
人未放歸江北路,天教看盡浙西山。
尚書清節衣冠后,處士風流水石間。
一笑相逢那易得,數詩狂語不須刪。
路轉山腰足未移,水清石瘦便能奇。
白云自占東西嶺,明月誰分上下池。
黑黍黃粱初熟后,朱柑綠橘半甜時。
人生此樂須天付,莫遣兒曹取次知。
|
|
與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二首解釋:
《與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二首》是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推擠不去已三年,
魚鳥依然笑我頑。
人未放歸江北路,
天教看盡浙西山。
尚書清節衣冠后,
處士風流水石間。
一笑相逢那易得,
數詩狂語不須刪。
路轉山腰足未移,
水清石瘦便能奇。
白云自占東西嶺,
明月誰分上下池。
黑黍黃粱初熟后,
朱柑綠橘半甜時。
人生此樂須天付,
莫遣兒曹取次知。
詩詞中文譯文:
推擠不去已三年,
擁擠的煩擾持續了三年,
魚鳥依然笑我頑。
魚和鳥兒仍然嘲笑我的固執。
人未放歸江北路,
我仍未能回到江北的路上,
天教看盡浙西山。
命運安排我去看遍浙西的山。
尚書清節衣冠后,
高官清廉的形象之后,
處士風流水石間。
在隱士的風雅和自然之間。
一笑相逢那易得,
一個微笑的相遇并不容易,
數詩狂語不須刪。
大膽的詩篇和狂言不需要刪減。
路轉山腰足未移,
路轉彎山腰,腳步未曾移動,
水清石瘦便能奇。
水清如鏡,石頭苗條便顯得奇特。
白云自占東西嶺,
白云自己占據東西嶺,
明月誰分上下池。
明亮的月光誰來分辨上下的水池。
黑黍黃粱初熟后,
黑色的高粱和黃色的稻米初熟之后,
朱柑綠橘半甜時。
紅色的柑子和綠色的橘子半甜的時候。
人生此樂須天付,
人生的樂趣需要天命賜予,
莫遣兒曹取次知。
不要讓子弟們依次取代而略知其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蘇軾與毛令方尉游覽西菩提寺的情景,表達了對人生的困擾和對自然的贊美。
第一首詩以自然景物的變化來對比自己的境遇,蘇軾抱怨已經受到了三年的推擠和困擾,但魚鳥卻依然自在,嘲笑他的執著。他渴望回到江北,但命運卻安排他游覽浙西的山。這里融入了對自然的敬畏和對人生抉擇的思考。
第二首詩則展現了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蘇軾以尚書(高官)身份為切入點,表達了清廉的品質和隱士的風雅。他認為真正的相遇不容易,而真誠的詩篇和言語不需要刪減。他描述了路轉彎山腰的景象,以及水清石瘦的奇特之處。在詩的后半部分,蘇軾通過描繪白云和明月的景象,表達了自然之美的無限魅力,以及人們對上下之分的無謂爭論。最后,他用農作物的成熟來比喻人生的樂趣,強調人生的樂趣需要天命的安排,不應被子弟們依次取代而淺嘗輒止。
整首詩詞以自然景物和人生哲思為主題,通過對比和描繪細膩的意象,展現了蘇軾對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他表達了對困擾和推擠的不滿,同時對自然之美和人生樂趣的贊美,呼吁人們珍惜和享受當下的美好。
這首詩詞展現了蘇軾獨特的情感和對自然的敏感,以及他對人生哲學的思考。它具有深刻的內涵和鮮明的意境,展示了蘇軾作為一位杰出文學家和思想家的才華和洞察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