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江州司馬授忠州刺史,仰荷圣澤,聊書鄙誠 / 作者:白居易 |
炎瘴拋身遠,泥涂索腳難。
網初鱗撥剌,籠久翅摧殘。
雷電頒時令,陽和變歲寒。
遺簪承舊念,剖竹授新官。
鄉覺前程近,心隨外事寬。
生還應有分,西笑問長安。
|
|
自江州司馬授忠州刺史,仰荷圣澤,聊書鄙誠解釋:
《自江州司馬授忠州刺史,仰荷圣澤,聊書鄙誠》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炎瘴拋身遠,泥涂索腳難。
網初鱗撥剌,籠久翅摧殘。
雷電頒時令,陽和變歲寒。
遺簪承舊念,剖竹授新官。
鄉覺前程近,心隨外事寬。
生還應有分,西笑問長安。
譯文:
離開炎熱的瘴氣,遠離泥濘,艱難行走。
剛開始解開身上的網,劃破了鱗甲,長期被籠罩的翅膀摧殘。
雷電宣布著時令的變化,陽和的溫暖也變成了寒冷的歲月。
懷念著留下的官品,剖開竹簡,接受新的職務。
感覺家鄉的前程近了,心思隨著外事而變得寬廣。
生死命運應該有一份預定,向西方微笑,詢問長安的消息。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白居易在被任命為忠州刺史時寫的。詩中通過描繪自己離開了炎熱的江州,來到陌生的忠州的情景,表達了他對新職位的思考和對人生變遷的感慨。
詩的開頭,炎瘴拋身遠,泥涂索腳難,描繪了白居易離開江州的情景,炎熱和泥濘都是不良的環境,而離開這些困擾后的心情愉悅。
接著,網初鱗撥剌,籠久翅摧殘,通過比喻,表達了白居易從束縛中解脫,可以自由展翅高飛的心情。
隨后的幾句,雷電頒時令,陽和變歲寒,描繪了忠州的氣候變化,也可理解為人世間的變幻無常。
然后,遺簪承舊念,剖竹授新官,表達了白居易對離開江州的懷念,同時接受新的職務。
接下來的兩句,鄉覺前程近,心隨外事寬,表達了白居易對家鄉前程的期待和對外事發展的關注,心情也隨之開闊。
最后兩句,生還應有分,西笑問長安,表達了白居易對生死命運的思考,同時用西笑問長安的形象,借問長安的消息,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
整首詩通過對離開江州、到達忠州的心情描繪,以及對官職、家鄉和生死的思考,展現了白居易在官場上的感慨和對人生變遷的思考。詩中運用了形象生動的描寫和比喻,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思緒,給人以深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