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康書事十首 / 作者:秦觀 |
合浦古珠池,一熟胎如山。
試問池邊蜑,云今累年閑。
豈無明月珍,轉徙溟渤間。
何關二千石,時至自當還。
|
|
海康書事十首解釋: 詩詞:《海康書事十首》
合浦古珠池,
一熟胎如山。
試問池邊蜑,
云今累年閑。
豈無明月珍,
轉徙溟渤間。
何關二千石,
時至自當還。
中文譯文:
合浦的古珠池,
如同一顆胎兒般巍峨。
試問池邊的蜑螺,
如今已經多年安閑。
難道沒有珍貴的明月,
在溟渤之間往來漂泊。
無論是二千石官員,
時候到了就會自然歸還。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秦觀創作的《海康書事十首》中的一首。詩人以合浦古珠池為背景,描繪了一幅寧靜、富有禪意的景象。
首先,詩中的合浦古珠池被形容得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峰,使讀者感受到它的莊嚴和壯美。接著,詩人問道池邊的蜑螺(一種水生動物),它們如今已經多年過得安閑自在,似乎沒有被外界的喧囂和紛擾所干擾。這種描繪表達了安寧、寧靜的氛圍,也暗示了詩人對寧靜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詩中的明月象征著美好的事物和珍寶,它并不固定于某個地方,而是在溟渤(指大海)之間轉移遷徙。這里可以理解為美好的事物并不局限于某個特定的地方,而是在整個世界之間流動變化。詩人通過這種表達,寄托了自己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最后兩句表達了一種宿命論的思想,無論是高官顯貴還是普通人,都會在適當的時候自然地歸還于大自然。這種思想傳達了一種超越塵世的智慧和對命運的接受。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寧靜、追求美好和對命運的思考為主題,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隱喻,表達了詩人對安寧生活和追求美好的向往,并呈現了一種超越塵世的智慧和對自然規律的接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