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風?此秦觀詩? / 作者:蘇軾 |
精神洞元化,白日升高旻。
俯仰凌倒景,龍行逸如神。
半道過紫府,弭節聊逡巡。
金床設寶幾,璀璨明月珍。
仙者二三子,眷然骨肉親。
飲我霞石杯,放杯恍如春。
遂朝玉虛上,冠劍班列真。
無端拜失儀,放棄令自新。
云霄難遽返,下土多埃塵。
淮南守天庖,嗟我復何人。
|
|
古風?此秦觀詩?解釋:
《古風?此秦觀詩?》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精神洞元化,白日升高旻。
俯仰凌倒景,龍行逸如神。
半道過紫府,弭節聊逡巡。
金床設寶幾,璀璨明月珍。
仙者二三子,眷然骨肉親。
飲我霞石杯,放杯恍如春。
遂朝玉虛上,冠劍班列真。
無端拜失儀,放棄令自新。
云霄難遽返,下土多埃塵。
淮南守天庖,嗟我復何人。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仙境的向往和對現實生活的疑問。詩人通過描繪精神境界的升華,表達了對仙境的追求和對塵世的厭倦之情。他想象自己俯仰之間,能夠超越塵世的束縛,像神龍一樣自由自在地行走。他在半路上經過紫禁之地,暫時放下塵世的煩惱,享受自由自在的心境。他設想了一張金床、一張寶幾,以及璀璨的明月,形容了仙境的奇妙景象。他與仙境中的仙者們相互眷顧,仿佛親如骨肉。他舉起霞石杯,飲下仙境的美酒,仿佛恍若置身于春天之中。最終,他希望能登上玉帝所在的玉虛之上,與仙人們一同冠蓋群仙。但他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失去了儀式感,于是放棄了這種自以為是的追求,重新審視自己的境界。他感嘆云霄難以輕易回返,現實世界充滿塵埃和煩擾。最后,他自問自己,如果回到塵世,他將何去何從。
賞析:
這首詩詞展現了蘇軾對仙境的向往和對塵世的反思。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形容了詩人對仙境的美好幻想。他通過將自己設想成龍行逸如神的形象,表達了對自由和超越束縛的渴望。金床、寶幾和明月等形象的運用,增添了詩詞的神秘感和藝術美感。詩人的自問和無奈,表達了對現實世界的矛盾感和無奈之情。
整首詩詞以古風為主題,通過對仙境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人生境遇的思考。它展示了蘇軾對現實的矛盾感和對理想世界的向往,同時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人追求超脫塵世的心理狀態。這首詩詞既具有藝術性的意境描繪,又能夠引發讀者對于人生意義和境遇的思考。它展現了作者對于真實與理想、塵世與仙境之間的對立與融合的思考,以及對于現實世界的無奈和矛盾情感的抒發。整體而言,這首詩詞以其意境深遠、思想豐富的特點,成為了宋代文學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