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題?此為白居易詩? / 作者:蘇軾 |
引手攀紅櫻,紅櫻落如線。
仰首看紅日,紅日走如箭。
年光與時景,頃刻互衰變。
何當血肉身,安得常強健。
人心苦執迷,富貴憂貧賤。
憂色常在眉,歡容不上面。
吾今頭半白,把鏡非不見。
惟應花下杯,更待他人勸。
|
|
無題?此為白居易詩?解釋:
《無題?此為白居易詩?》是一首蘇軾所作的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
引手攀紅櫻,
紅櫻落如線。
仰首看紅日,
紅日走如箭。
年光與時景,
頃刻互衰變。
何當血肉身,
安得常強健。
人心苦執迷,
富貴憂貧賤。
憂色常在眉,
歡容不上面。
吾今頭半白,
把鏡非不見。
惟應花下杯,
更待他人勸。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時間的感慨和對人生的思考。
首先,詩人以引手攀紅櫻作為開篇,表現了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渴望。紅櫻落如線,形象地描述了櫻花的飄落,暗示著時間的流逝。
接著,詩人仰首看紅日,紅日走如箭,通過對太陽的觀察來揭示時間的迅速流逝。年光與時景,頃刻互衰變,表達了歲月易逝,世事變遷的無常之感。
詩人進一步反思人生,表達了對健康和長壽的渴望。他希望自己的身體能夠常健康,保持血肉之軀的力量和活力。
隨后,詩人轉而思考人心的困惑和痛苦,富貴憂貧賤。他認為人們常常困擾于物質的得失和社會地位的差異,憂慮的表情常常掛在眉頭,而喜悅的容顏卻難以展現出來。
最后,詩人以自身年事漸高的感嘆作為結尾,吾今頭半白,把鏡非不見。他提到自己的頭發已經半白,卻不愿意去照鏡子看自己的老態,暗示了對年華逝去的無奈和對衰老的擔憂。然而,他仍然期待在花下杯中尋找快樂,等待他人的勸慰。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表達個人情感,反映了蘇軾對時間流逝和人生無常的思索,以及對健康和人情世故的反思。詩意深邃,引人深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