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不至 / 作者:白居易 |
紅燭清樽久延佇,出門入門天欲曙。
星稀月落竟不來,煙柳朧朧鵲飛去。
|
|
期不至解釋:
《期不至》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該詩通過描繪室內獨自磨滅的紅燭和耐心等待仍未到來的親人,表達了思念之情和等待的焦急心情。
詩中描述了作者坐在屋內等待親人回來的情景。詩的第一句“紅燭清樽久延佇”表達了作者親切期待的心情,紅燭和美酒擺在桌上已經很久了,但等待的人卻遲遲未至。第二句“出門入門天欲曙”描寫了時間的流逝,天已經要亮,但仍未見到親人的蹤影。第三句“星稀月落竟不來”再次強調了親人的遲遲未至。最后一句“煙柳朧朧鵲飛去”是對時間的進一步暗示,天已經過去,但仍無人到來。
詩的中文譯文如下:
紅燭燃燒已久,杯中的酒一直等待著。
出門入門,天快要破曉了。
星星稀疏,月亮已落,親人到底何時才來?
煙霧迷茫,鵲鳥飛去,時光已逝去。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思念親人的情感,把等待的焦急心情和思念之情融入其中。詩中通過描繪時間的流逝和等待的艱辛,展現了作者的孤獨和無助,同時也傳達了人們對親人回歸的渴望和期盼。作者運用短小而精煉的語句表達出深刻的思考,從而給讀者留下印象深刻的情感和意境。
這首詩詞的賞析在于其簡潔而有力的表達方式。通過短短四句詩,詩人展現了孤獨等待的情感,表達了對親人的思念之情。詩中的紅燭、清樽、星稀、煙柳等形象描寫生動活潑,給讀者帶來了清新的感受。同時,詩中的時間變化,從室內的燭光延續到天色漸亮,再到星星已落月已落的景象,生動地表現出作者長時間的等待和焦急之情,給人以時間流逝的感覺。整首詩以簡潔而清新的語句展示了等待的焦急之情,深情而又富有張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