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和王鞏六首 / 作者:蘇軾 |
君家玉臂貫銅青,下客何時見目成。
勤把鉛黃記宮樣,莫教弦管作蠻聲。
熏衣漸嘆衙香少,擁髻遙憐夜語清。
記取北歸攜過我,南江風浪雪山傾。
|
|
次韻和王鞏六首解釋:
這首詩詞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次韻和王鞏六首》之一。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君家玉臂貫銅青,
下客何時見目成。
勤把鉛黃記宮樣,
莫教弦管作蠻聲。
熏衣漸嘆衙香少,
擁髻遙憐夜語清。
記取北歸攜過我,
南江風浪雪山傾。
詩意:
這首詩以蘇軾與王鞏相互和韻的方式寫就,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王鞏的思念之情。詩中涉及了王鞏家中的寶玉、音樂和香氣等元素,以及對彼此的交流和對歸鄉的向往之情。
賞析:
首句“君家玉臂貫銅青”,描繪了王鞏家中的寶玉手鐲的美麗,形象生動。接下來的兩句“下客何時見目成,勤把鉛黃記宮樣”表達了作者渴望與王鞏重逢的心情,并表示自己一直在用鉛黃顏料勤奮地練習繪畫,希望日后能有成就。這里的“宮樣”指的是宮廷音樂的曲譜。
接著是“莫教弦管作蠻聲”,表達了作者對音樂的要求,希望王鞏不要讓弦樂器發出粗俗的聲音,而是應該演奏出高雅的音樂。這一句也可以理解為作者對王鞏的期望,希望他不要迷失自己的藝術追求。
下一句“熏衣漸嘆衙香少”,描繪了衙香稀少的情景,衙香是一種香氣,用來泛指宮廷中的香氣,表明了作者對宮廷生活的懷念和不滿。接著的“擁髻遙憐夜語清”,表達了作者對遠方的朋友王鞏夜晚清晰的言語的憐惜之情。
最后兩句“記取北歸攜過我,南江風浪雪山傾”,表達了作者對王鞏北歸的愿望,希望王鞏能帶著他一同北歸,并一同面對南江的風浪和雪山的險阻。這里的北歸指的是回到故鄉的意向,表達了作者對歸鄉的向往之情。
整首詩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對藝術追求和歸鄉的向往之情,展現了蘇軾的思想情感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