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和王鞏六首 / 作者:蘇軾 |
平生我亦輕余子,晚歲人誰念此翁。
巧語屢曾遭薏苡,廋詞聊復托芎藭。
子還可責同元亮,妻卻差賢勝敬通。
若問我貧天所賦,不因遷謫始囊空。
|
|
次韻和王鞏六首解釋:
《次韻和王鞏六首》是蘇軾在宋代所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平生我亦輕余子,
晚歲人誰念此翁。
巧語屢曾遭薏苡,
廋詞聊復托芎藭。
子還可責同元亮,
妻卻差賢勝敬通。
若問我貧天所賦,
不因遷謫始囊空。
中文譯文:
我一生也輕視我的后代,
晚年時,有誰會記掛這個老人呢?
我曾多次受到巧言令色的傷害,
用瘦弱的文字只能寄托一些苦衷。
你可以責備我與元亮有同樣的過錯,
但我的妻子卻比賢惠的敬通差勁。
如果你問我為什么貧窮,是上天給予的使囊袋空空,并不是因為我被貶謫。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寫的是蘇軾對自己一生的感慨和遭遇的反思。蘇軾自謙說自己平生也輕視自己的兒子,晚年時,不知有誰會關心他這個老人,表達了他對自身價值的懷疑和對后代的擔憂。他說自己曾多次受到巧言令色的傷害,這里可以理解為他在政治生涯中遭到的陷害和排擠,他的才華和言辭被誤解和詆毀。他用瘦弱的文字只能寄托一些苦衷,表達了他對自己才華的不滿和對命運的無奈。
接下來的幾句中,他說自己可以被責備和同罪的是元亮,元亮指的是蘇軾的朋友王安石,也是一位文學家和政治家。這里蘇軾在言辭上有些自嘲,暗示自己與王安石有著相似的遭遇和困境。然而,他的妻子卻不如王安石的妻子賢惠,這里表達了對家庭生活的不滿和失望。
最后,蘇軾回應了可能會有人問他為什么貧窮的問題。他說自己的貧窮并不是因為被貶謫,而是上天給予的命運使然,他的囊袋空空。這里透露出蘇軾對自己被貶謫的經歷的反思,他并不認為自己的貧窮是因為職位的變動,而是一種宿命的安排。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身經歷的反思,表達了蘇軾對自己的懷疑、對家庭生活的失望和對命運的無奈。同時,他也展現了對才華的自豪和對人生的深沉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