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菩薩蠻(次圭父回文韻) / 作者:朱熹 |
暮江寒碧縈長路。
路長縈碧寒江暮。
花塢夕陽斜。
斜陽夕塢花。
客愁無勝集。
集勝無愁客。
醒似醉多情。
情多醉似醒。
|
|
菩薩蠻(次圭父回文韻)解釋: 詩詞的中文譯文:
《菩薩蠻(次圭父回文韻)》
暮江寒碧縈長路。
路長縈碧寒江暮。
花塢夕陽斜。
斜陽夕塢花。
客愁無勝集。
集勝無愁客。
醒似醉多情。
情多醉似醒。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家朱熹創作的,采用回文的韻律結構。詩人用簡潔而精煉的語言,描繪了暮色中碧綠的江水和長長的路,以及夕陽斜照下的花塢。通過這些景象,詩人表達了游子離鄉的愁苦和情感的復雜性。
詩中描述了江水和路的交織,江水顏色寒碧,路線長遠延伸,暗示著游子離家在外漂泊的辛酸和努力。接著描繪了夕陽斜照下的花塢,寓意著游子歸鄉的希望和渴望,然而斜陽的余暉下,花塢頗具憂愁的意味。
下半首詩中,用倒序的方式,逆向重復了前半首的內容。這種回文的結構形式,不僅僅是為了技巧的展示,還突出了情感的交織和復雜性。詩人以客愁無勝集,集勝無愁客表達了游子無法擺脫離鄉的憂愁,無論集聚與否,憂愁依然存在。
而“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這兩句,則展示了詩人的情感起伏。似醉似醒的狀態,既表現出游子的無奈與愁緒,又體現出他內心的多情和矛盾。詩人以獨特的詞句和結構,為讀者描繪了一幅離鄉客愁的畫面,詩意深遠,寓意豐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