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廬山 / 作者:范仲淹 |
五老閑游依舳艫,碧梯云徑好和途。
云開瀑影千門掛,雨過松簧十里鋪。
客愛往來何所得,僧言榮辱此間無。
從今愈識逍遙旨,一聽升沉造化爐。
|
|
游廬山解釋: 《游廬山》是宋代文學家范仲淹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五老閑游依舳艫,
碧梯云徑好和途。
云開瀑影千門掛,
雨過松簧十里鋪。
客愛往來何所得,
僧言榮辱此間無。
從今愈識逍遙旨,
一聽升沉造化爐。
詩意:
這首詩以廬山為背景,描述了詩人范仲淹游覽廬山的情景。詩人贊美了廬山的壯麗景色以及山上的云霧、瀑布、松樹等自然景觀。他說五位老人自由自在地游船在山水之間,穿行在碧梯云徑上,景色美麗宜人。云開時,瀑布的倒影掛在千門之上;雨過后,松樹的枝條像彈簧一樣覆蓋在十里長的山路上。
詩人認為廬山是一個超脫塵世的地方,游客來了也無法得到真正的滿足,只有僧人在這里說榮辱都是虛妄的。從現(xiàn)在開始,詩人更加明白了逍遙自在的真諦,他聽到了升沉變化的自然之音,就像是一座造化爐,讓人認識到了人生的無常和自然的偉大。
賞析:
這首詩以廬山為背景,展示了范仲淹對大自然的贊美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中描繪了廬山的壯麗景色,如云霧、瀑布、松樹等,展現(xiàn)出大自然的美妙和壯觀。通過描寫五位老人自由自在地游船在山水之間,以及瀑布的倒影和松樹的枝條,給人一種恬靜和寧謐的感覺。
詩人通過描述廬山的景色,表達了他對人生的思考。他指出游客來到廬山也無法獲得真正的滿足,只有僧人在這里說榮辱都是虛妄的。這種對塵世的超脫態(tài)度,表明了詩人對人生境界的追求。最后,詩人通過聽到升沉造化之音,認識到了人生的無常和自然的偉大,這對他來說是一種重要的領悟。
整首詩以廬山的美景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表達對人生的思考,展現(xiàn)了范仲淹對自然和人生哲理的領悟。這首詩詞在描寫山水之美的同時,也傳達了詩人對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對自然的敬畏之情,具有深遠的意義和思考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