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守桐廬道中十絕 / 作者:范仲淹 |
隴上帶經人,金門齒諫臣。
雷霆日有犯,始可報君親。
|
|
出守桐廬道中十絕解釋: 《出守桐廬道中十絕》是宋代文學家范仲淹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隴上隨同經過的人,
金門之下勸諫君臣。
雷霆若有觸犯之日,
那時才可向君報告親情。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范仲淹作為一位官員的忠誠和責任感。他描述了自己出守桐廬道途中與經過的人交往,并提到了金門之下勸諫君臣的場景。詩中的"雷霆"象征著國家的法律和道德準則,范仲淹表示只有當雷霆觸犯時,他才會向君臣報告親情,即在國家利益和忠誠之間,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國家的利益。
賞析:
范仲淹的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他的忠誠和擔當精神。他通過描述自己在桐廬道上與經過的人交往,展示了自己身為官員的謙和和親民的態度。提到的"金門"指的是官員的門戶,而"勸諫君臣"則體現了他對國家事務的關心和參與。
詩中的"雷霆"象征了國家的法律和正義,范仲淹表示只有當雷霆觸犯時,他才會向君臣報告親情。這表明他將國家利益置于個人情感之上,堅持忠誠于國家,并愿意承擔起勸諫和報告的責任。這種忠誠和責任感是范仲淹作為一位官員的品質所在。
整首詩以簡潔有力的語言表達了范仲淹的心聲,突出了他的忠誠和為國家盡職盡責的態度。這首詩詞在表達個人情感的同時,也反映了宋代士人的為官之道和忠誠精神,具有一定的時代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