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喬仝寄賀君六首 / 作者:蘇軾 |
曾謁東封玉輅塵,幅巾短褐亦逡巡。
行宮夜奏空名姓,悵望云霞縹緲人。
|
|
送喬仝寄賀君六首解釋:
詩詞:《送喬仝寄賀君六首》
作者:蘇軾
朝代:宋代
曾謁東封玉輅塵,
幅巾短褐亦逡巡。
行宮夜奏空名姓,
悵望云霞縹緲人。
中文譯文:
曾經謁見東方封玉輅的塵埃,
身著簡樸的幅巾短褐也在遲疑躊躇。
在行宮的夜晚奏出的只是虛無的名字和姓氏,
悲傷地望著飄渺的云霞和難以捉摸的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蘇軾寫給喬仝的六首詩中的一首,表達了對喬仝的送別之情。詩中描述了喬仝曾經到東方朝見皇帝,但他的功績卻如塵埃一般被遺忘。喬仝的形象被描繪為身著簡樸的幅巾短褐,遲疑躊躇。在行宮的夜晚,喬仝奏出的音樂只是虛無的名字和姓氏,無法讓人真正記住他的存在。蘇軾在最后兩句表達了自己對喬仝的懷念之情,望著飄渺的云霞和難以捉摸的人,感到悲傷和惋惜。
這首詩通過描寫喬仝被遺忘的境遇,表達了蘇軾對朝堂體制和官場虛名的批判。喬仝曾經在東方謁見皇帝,但他的功勛卻被遺忘,身份被忽視。詩中的行宮夜奏象征著官場的虛名和虛幻,喬仝所奏的音樂沒有真正的意義和價值,只是一種形式上的表演。蘇軾通過這首詩表達了對這種官場虛名和功利的不滿,同時也表達了對喬仝這位被遺忘的英雄的懷念之情。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喬仝和他的處境,通過對形象和情感的描寫,表達了蘇軾對官場虛名和功利的批判,同時也表達了對被遺忘英雄的懷念和悲傷之情。這首詩在表達個人感情的同時,也具有對社會現象的思考和批評,體現了蘇軾作為文人的獨立思考和對社會問題的關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