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江南(大石) / 作者:周邦彥 |
游妓散,獨自繞回堤。
芳草懷煙迷水曲,密云銜雨暗城西。
九陌未沾泥。
桃李下,春晚未成蹊。
墻外見花尋路轉,柳陰行馬過鶯啼。
無處不凄凄
|
|
望江南(大石)解釋: 《望江南(大石)》是宋代詩人周邦彥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游妓已散,我獨自繞著回堤。
芳草蒙上煙霧,水道彎曲迷離。
濃密的云層挾帶著雨點,城西一片陰暗。
大街小巷尚未沾上泥濘,
桃李樹下,春晚時分還未形成小徑。
墻外可見花朵,我尋找著通往它們的路,
柳樹的陰影中有馬匹經過,還有黃鸝在啼鳴。
無處不充滿了凄涼之感。
詩意:
《望江南(大石)》描繪了一個凄涼的景象。詩人在江南游玩時,游妓已經離去,他孤獨地繞著河堤行走。芳草蒙上了煙霧,水道彎曲曲折,使景色變得迷離不清。天空的云層密布,帶來了陰雨,城西一片昏暗。大街小巷仍然干凈整潔,沒有沾上泥濘。雖然是春天的晚上,但還沒有形成可以行走的小徑。詩人試圖在墻外尋找通往花朵的路徑,而柳樹的陰影中有馬匹經過,黃鸝在啼鳴。整首詩表達了一種無處不凄涼的情感。
賞析:
《望江南(大石)》以細膩、凄涼的筆觸描繪了江南的景色和詩人的心境。詩人以獨自繞回堤的行走為線索,通過描寫芳草蒙上煙霧、水曲迷離、云層密布等景象,創造出一種寂寥、憂傷的氛圍。詩中的桃李下、春晚未成蹊、墻外見花尋路轉等意象都暗示了詩人心中的孤獨和迷茫。柳陰行馬過鶯啼的描寫則增加了一絲生機和活力,但無處不凄凄的感覺仍然貫穿全詩。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寫和情感的表達,詩人將自己內心的苦悶和無奈融入到江南的美景之中,使整首詩詞富有詩意和情感共鳴。
總之,周邦彥的《望江南(大石)》以細膩的描寫和凄涼的情感展現了江南的景色和詩人的心境,給人一種寂寥、憂傷的感覺。這首詩詞以其優美的語言和深刻的意境,體現了宋代詩人的獨特藝術風格,同時也給讀者帶來了對生活和情感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