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表弟程六知楚州 / 作者:蘇軾 |
炯炯明珠照雙璧,當年三老蘇程石。
里人下道避鳩杖,刺史迎門倒鳧舄。
我時與子皆兒童,狂走従人覓梨栗。
健如黃犢不可恃,隙過白駒那暇惜。
醴泉寺古垂橘柚,石頭山高暗松櫟。
諸孫相逢萬里外,一笑未解千憂積。
子方得郡古山陽,老手風生謝刀筆。
我正含毫紫微閣,病眼昏花困書檄。
莫教印綬系余年,去掃墳墓當有日。
功成頭白早歸來,共藉梨花作寒食。
|
|
送表弟程六知楚州解釋:
《送表弟程六知楚州》是蘇軾的一首詩,描述了蘇軾送別表弟程六離開家鄉(xiāng)去楚州的情景。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炯炯明珠照雙璧,
當年三老蘇程石。
里人下道避鳩杖,
刺史迎門倒鳧舄。
我時與子皆兒童,
狂走従人覓梨栗。
健如黃犢不可恃,
隙過白駒那暇惜。
醴泉寺古垂橘柚,
石頭山高暗松櫟。
諸孫相逢萬里外,
一笑未解千憂積。
子方得郡古山陽,
老手風生謝刀筆。
我正含毫紫微閣,
病眼昏花困書檄。
莫教印綬系余年,
去掃墳墓當有日。
功成頭白早歸來,
共藉梨花作寒食。
譯文:
明亮的珍珠照耀雙寶玉,
當年三位老人,蘇、程、石。
鄉(xiāng)里人躲避著送程六的杖,
刺史迎接時翻倒了輿舄。
我和你當時都還是孩童,
瘋狂地跑來跟隨人們尋找梨栗。
你健壯如黃牛,不可依賴,
錯過了白馬,那時光卻不可挽留。
古老的醴泉寺常結(jié)橘柚,
石頭山高聳,暗藏松櫟。
諸位孫子相聚在萬里之外,
一笑間卻無法解開千重積郁。
你即將到達郡城的古山陽,
老師風采依然,感謝你的刀筆。
我正在持筆坐在紫微閣,
眼睛困倦,視線模糊,難以書寫公文。
請不要讓印章綁住我余年,
有一天我會去掃墓。
功業(yè)完成,頭發(fā)已經(jīng)白了,早點回來,
共同依靠梨花來度過寒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蘇軾送別表弟程六離開家鄉(xiāng)的詩作。詩中通過描繪表弟離開的情景,展示了詩人對親人離別的感傷之情,以及對表弟未來的祝福和期望。
詩的開篇,蘇軾以明珠照耀雙寶玉的形象來形容表弟程六和自己,表達了對表弟的贊美之情。接著,蘇軾回顧了自己和表弟在童年時光的歡樂時光,以及他們共同追逐梨栗的場景,表現(xiàn)了親情和童年友誼的珍貴。
蘇軾接著以黃牛錯過白馬的比喻,表達了對表弟過去機遇的感嘆和對其未來的提醒,希望他能珍惜并把握機遇。
在下一段,蘇軾描繪了醴泉寺的古橘柚和石頭山的高聳松櫟,營造了一幅寧靜而古老的景象,暗示著表弟離開家鄉(xiāng),將會遠離這樣的美景和親人。
詩的后半部分,蘇軾表達了對表弟的思念和祝福。他提到表弟即將到達的郡城山陽,稱他為“老手風生”,對他的才華和能力表示贊賞,并感謝他的刀筆之功。
然而,蘇軾自己正身處紫微閣,病眼昏花,困倦難以書寫公文,表達了自己身體的不適和對未來的擔憂。他希望表弟不要讓官位和權(quán)力束縛自己,而是時刻牢記掃墓的重要性,不忘家族的根基。
最后,蘇軾表達了對表弟成功歸來的期待,希望表弟早日功成名就,回到家鄉(xiāng),與他一起共享梨花盛開的寒食節(jié),寓意著溫馨和團聚的情感。
整首詩以親情為主題,通過對離別和期望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表弟的深情厚意,以及對家族和親人的重視。詩中運用了比喻、景物描寫和情感表達等手法,形象生動地展現(xiàn)了離別的情景和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給人以深刻的感受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