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江夜行武昌山聞黃州鼓角 / 作者:蘇軾 |
清風弄水月銜山,幽人夜度吳王峴。
黃州鼓角亦多情,送我南來不辭遠。
江南又聞出塞曲,半雜江聲作悲健。
誰言萬方聲一概,鼉憤龍愁為余變。
我記江邊枯柳樹,未死相逢真識面。
他年一葉氵斥江來,還吹此曲相迎餞。
|
|
過江夜行武昌山聞黃州鼓角解釋:
《過江夜行武昌山聞黃州鼓角》是蘇軾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清風吹拂水面,月亮映照山巒,孤寂的人在夜晚渡過吳王峴。黃州的鼓角也有情感,送我南來并不顧及路途遙遠。江南又傳來邊塞的曲調,半混雜在江水聲中,既悲切又豪邁。誰說萬里之間的聲音都一樣,巨蟒憤怒,龍兒憂愁,只為了我而變化。我記得江邊那棵枯柳樹,未曾凋謝卻相見了真面目。將來有一天,一片柳葉會驅散江水,再次吹奏這首曲子來迎接我。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蘇軾夜晚渡江的情景,他在夜行的過程中聽到了黃州的鼓角聲和江南傳來的邊塞曲調。作者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和音樂的表達,表達了對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和對邊塞壯麗景色的留戀之情。他感慨萬物萬方,每個地方的聲音都有其獨特的情感和意義。最后,他表達了與枯柳樹的相識相知和對將來重逢的期許。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和音樂的描繪,將作者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詩中的清風、水面、月亮、山巒等景物描繪出夜晚的寧靜與美麗,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鼓角聲和邊塞曲調所帶來的悲切與豪邁。這種對比營造了一種富有張力和情感的氛圍。詩中的"誰言萬方聲一概"表達了作者對多樣性和獨特性的認同,認為每個地方都有其獨特的聲音和情感。而"鼉憤龍愁為余變"則表達了作者作為一個文人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他相信自己的文學創作可以改變和影響世界。最后,詩人對江邊的枯柳樹的記憶和未來的期許,展示了對友情和思鄉之情的珍視和向往。
這首詩詞以其獨特的意境和情感表達,展示了蘇軾深厚的情感和文學才華。它既有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又有對音樂和聲音的抒發,通過形象的描寫和音樂的表達相互交織,構建了一幅美麗而深情的畫面。同時,詩人對自由、獨特性和友情的追求與向往,以及對未來重逢的期許,給人以無限的遐想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