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荊公韻四絕 / 作者:蘇軾 |
青李扶疏禽自來,清真逸少手親栽。
深紅淺紫従爭發,雪白鵝黃也斗開。
斫竹穿花破綠苔,小詩端為覓榿栽。
細看造物初無物,春到江南花自開。
騎驢渺渺入荒陂,想見先生未病時。
勸我試求三畝宅,従公已覺十年遲。
甲第非真有,閑花亦偶栽。
聊為清凈供,卻對道人開。
(公病后,舍宅作寺。
)
|
|
次荊公韻四絕解釋:
《次荊公韻四絕》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青李扶疏禽自來,
清真逸少手親栽。
深紅淺紫從爭發,
雪白鵝黃也斗開。
斫竹穿花破綠苔,
小詩端為覓榿栽。
細看造物初無物,
春到江南花自開。
騎驢渺渺入荒陂,
想見先生未病時。
勸我試求三畝宅,
從公已覺十年遲。
甲第非真有,閑花亦偶栽。
聊為清凈供,卻對道人開。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青李樹郁郁蔓延,鳥兒自然而至。
清雅真情少年親自栽培。
深紅和淺紫爭相綻放,
雪白與鵝黃也相互競艷。
用斧子穿過竹林,穿過花叢,破開綠苔。
這首小詩只是為了尋找一棵榿木而作。
細細觀察,萬物初生時并不存在,
春天到來,江南的花自然而開。
騎著驢子,漫無目的地進入荒涼的池塘地帶,
想象著能夠再次見到荊公未病之前的樣子。
他勸我去尋找三畝土地的宅邸,
但我覺得從荊公的角度來看,已經晚了十年。
官邸并非真實存在,閑花也是偶然栽培。
只是為了清凈而供奉,
卻對著道士們敞開心扉。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贊美和思考。詩人以青李樹等花木和鳥兒為象征,描繪了自然界的繁榮景象。他用斫竹穿花破綠苔的意象,表達了對生命力和美的追求。詩人通過觀察自然,認識到造物主創造萬物時,并沒有預設的形態,而是在春天到來時,江南的花自然綻放。這種觀察引發了詩人對人生和人世間事物的思考。
詩中還描述了詩人騎驢漫游荒涼之地的情景,想象能再次見到荊公未病時的模樣。這表達了詩人對荊公的思念和對逝去時光的留戀。荊公勸詩人尋找三畝宅邸,但詩人認為已經晚了十年。這反映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嘆和對機遇的思考。
最后幾句詩中,詩人提到甲第并非真實存在,閑花也只是偶然栽培。他將清凈供奉給道士,表達了追求心靈寧靜和對道家思想的傾慕。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線索,通過描繪和思考,表達了對自然、人生和時光的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