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王晉卿題李伯時畫馬 / 作者:蘇軾 |
督郵有良馬,不為君所奇。
顧收紙上影,駿骨何由歸。
一朝見縈策,蟻封驚肉飛。
豈惟馬不遇,人已半生癡。
|
|
和王晉卿題李伯時畫馬解釋:
《和王晉卿題李伯時畫馬》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督郵有良馬,不為君所奇。
顧收紙上影,駿骨何由歸。
一朝見縈策,蟻封驚肉飛。
豈惟馬不遇,人已半生癡。
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軾以王晉卿的名義題李伯時所畫的馬。詩人看到督郵擁有一匹優秀的馬,但并沒有引起他的驚奇。他注視著紙上的馬影,心中感慨這匹駿馬的優秀之處究竟是如何得到的。當他終于親自見到這匹馬時,馬兒的靈動和奔放之態令他驚嘆不已。這不僅讓他感嘆馬兒的不凡,也讓他意識到自己已經度過了大半輩子,卻一直追逐著不可企及的東西,一直陷入了癡迷之中。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一匹優秀的馬,表達了詩人對于人生追求和價值判斷的思考。詩中的馬是象征著追求卓越、追求理想的象征,而詩人則代表了追逐夢想的人。詩人看到別人擁有了優秀的馬,雖然并不感到驚奇,但當他親自見到這匹馬時,仍然被馬兒的卓越和靈動所震撼。這種情感的轉變表明了詩人對于追求卓越和理想的執著。
然而,詩人在最后一句表達了自己的遺憾和痛苦。他意識到自己已經度過了大半輩子,但仍然追逐著不可企及的東西,一直沉溺于癡迷之中。這種癡迷可以理解為對于完美和卓越的追求,而詩人在追求過程中可能已經錯過了許多珍貴的東西。整首詩詞通過對馬的描寫,反映了詩人對于人生追求的思考和對于時間流逝的痛感,表達了對于追求過程的反思和慨嘆。
這首詩詞在描寫馬的形象上富有表現力,通過對馬的描繪,展示了馬的優秀特質。同時,詩人將馬與自己的人生進行了對比,通過對馬的贊美和自我反思,傳達了對于追求和價值觀的思考。整首詩詞結構簡潔,語言流暢,表達了詩人對于人生追求的思考和內心的感慨,是蘇軾優秀的代表作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