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虔州景德寺榮師湛然堂 / 作者:蘇軾 |
卓然精明念不起,兀然灰槁照不滅。
方定之時慧在定,定慧寂照非兩法。
妙湛總持不動尊,默然真入不二門。
語息則默非對語,此話要將周易論。
諸方人人把雷電,不容細看真頭面。
欲知妙湛與總持,更問江東三語掾。
|
|
虔州景德寺榮師湛然堂解釋:
《虔州景德寺榮師湛然堂》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卓然精明念不起,
兀然灰槁照不滅。
方定之時慧在定,
定慧寂照非兩法。
妙湛總持不動尊,
默然真入不二門。
語息則默非對語,
此話要將周易論。
諸方人人把雷電,
不容細看真頭面。
欲知妙湛與總持,
更問江東三語掾。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虔州景德寺內的榮師湛然堂,表達了對這位高僧的贊美和敬仰之情。蘇軾通過對榮師的描繪,表達了對于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崇高的境地。
首句"卓然精明念不起,兀然灰槁照不滅",意味著榮師湛然的智慧超越凡人,即使面對苦難和困境,依然能保持清醒和堅韌。他的精神境界高遠,不受外界的干擾和消磨。
接下來的兩句"方定之時慧在定,定慧寂照非兩法",表達了榮師湛然的定慧境界。無論是在冥思默想的狀態中還是在日常生活中,他都能保持內心的平靜和智慧的閃現。他的定慧境界超越了表面的對立,達到了非對立的境地。
"妙湛總持不動尊,默然真入不二門",這兩句詩描繪了榮師湛然作為禪宗高僧的境界。他深入禪定,保持著超然的狀態,不受外界的干擾。他默然寂靜,真正參悟了禪宗的核心思想,進入了超越二元對立的境地。
隨后的兩句"語息則默非對語,此話要將周易論",表達了榮師湛然的智慧和博學。他的言語超越了表面的對話,融合了周易的哲學思想。他的話語要被理解為對周易的闡釋和論述。
最后兩句"諸方人人把雷電,不容細看真頭面。欲知妙湛與總持,更問江東三語掾",展示了榮師湛然的威望和深遠的影響。他的境界和智慧如雷電般震撼人心,但只有真正有眼光的人才能真正領悟和欣賞。蘇軾呼吁想要了解榮師湛然和他的教義的人們,應該去請教江東地區的三位有智慧的官員。
整首詩詞通過對榮師湛然的境界和智慧的描繪,表達了對于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向往。它也啟發人們思考禪宗哲學和人生的真諦,呼吁人們超越表面的對立和干擾,追求內心的虔州景德寺榮師湛然堂
卓然精明念不起,
兀然灰槁照不滅。
方定之時慧在定,
定慧寂照非兩法。
妙湛總持不動尊,
默然真入不二門。
語息則默非對語,
此話要將周易論。
諸方人人把雷電,
不容細看真頭面。
欲知妙湛與總持,
更問江東三語掾。
中文譯文:
挺拔而精明的心思無法觸動,
孤獨而蒼涼的身影照耀不滅。
在冥想的時刻慧明始終如一,
定慧的寧靜照耀非二分法。
妙湛的智慧總是持守不動的尊嚴,
默默地真切地進入了不二法門。
言語的存在與消失并非對話,
這番話題要借用周易來論述。
眾方位的人們都將雷電奉為至寶,
不容許微觀真相的觀照。
若想了解妙湛與總持之道,
還需詢問江東三位智者。
詩意和賞析:
《虔州景德寺榮師湛然堂》是蘇軾寫給虔州景德寺內的榮師湛然的一首詩。這首詩表達了蘇軾對榮師的崇敬和推崇之情。通過描繪榮師湛然的境地和智慧,詩中蘊含了深刻的詩意和哲理。
詩的前四句表達了榮師湛然精明和蒼涼的形象。他的心思高度純凈,無法被凡俗的事物所觸動。他的存在猶如一束光芒,即使在孤獨蒼涼的環境下也不會熄滅。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榮師湛然的定慧境界。在冥想的時刻,他的智慧始終穩定不變,定慧的寧靜照耀著他,這種境界超越了對立的二分法。
妙湛總持的境界是指榮師湛然超越塵世的智慧和堅定不移的尊嚴。他默默地實踐著真理,真切地領悟了不二法門。
下面的兩句表明榮師湛然的言語超越了表面的對話,需要借用周易來進行深入的論述。他的言語既不是凡俗的對話,更像是對周易的解讀和闡發。
最后兩句提到眾人都將雷電視為至寶,但卻不能真正細致地觀照其本質。若想了解榮師湛然和總持的境界和智慧,需要向江東地區的三位智者請教。
整首詩通過描繪榮師湛然的境地和智慧,表達了對高尚精神境界的贊美和追求。詩中融入了禪宗思想和哲學,呼喚人們超越表面的對立和干擾,尋求內心的寧靜和真理。它也反映了蘇軾對榮師湛然的敬仰和對道德智慧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