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浰陽早發 / 作者:蘇軾 |
富貴本先定,世人自榮枯。
囂囂好名心,嗟我豈獨無。
不能便退縮,但使進少徐。
我行念西國,已分田園蕪。
南來竟何事,碌碌隨商車。
自進茍無補,乃是懶且愚。
人生重意氣,出處夫豈徒。
永懷江陽叟,種藕春滿湖。
|
|
浰陽早發解釋:
《浰陽早發》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借景抒發了作者對富貴名利的淡漠態度,表達了對人生意義和追求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浰陽早發,
早晨陽光照耀著大地,
富貴本先定,
財富與榮譽的命運早已注定,
世人自榮枯。
人們自以為是,自我陶醉于榮辱之中。
囂囂好名心,
熱衷于追求聲名的心態,
嗟我豈獨無。
唉,難道只有我一個人沒有這種心思嗎?
不能便退縮,
不應該因此而退縮,
但使進少徐。
但是進取的步伐卻緩慢而漸進。
我行念西國,
我在旅途中思念著西方的國度,
已分田園蕪。
已經將家園和農田拋在了身后。
南來竟何事,
我南來有何目的和事務呢?
碌碌隨商車。
只是像商旅一樣匆匆而過。
自進茍無補,
如果只是進取而沒有實際收獲,
乃是懶且愚。
那就是懶惰和愚蠢了。
人生重意氣,
人生的意義在于品格和氣節,
出處夫豈徒。
一個人的出身并不決定一切。
永懷江陽叟,
我永遠懷念江陽老人,
種藕春滿湖。
他在湖上種植藕花,迎接春天的到來。
這首詩詞通過對人生的思考,表達了蘇軾對富貴名利的淡然態度。他認為富貴命運早已注定,人們追求榮譽和名利只是自欺欺人。詩中的作者自比為異類,他不追逐虛榮,不退縮,但進取的步伐卻漸漸放慢。他思念著遠方的國度,舍棄了家園和農田,但在南方他只是匆匆過客,沒有真正的收獲。作者強調人生的意義在于品格和氣節,而不是出身的高低。最后,他懷念種植藕花的江陽老人,這是對純樸生活和自然美的向往。
這首詩詞展示了蘇軾獨特的思想和對人生的洞察。他以淡泊名利、追求內心真實與追求物質財富的對立為主題,反映了他對人生追求的深思熟慮。同時,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對江陽老人的懷念,詩詞中融入了對自然美和純樸生活的贊美,體現出蘇軾對傳統文化和人情之美的追求。整體而言,這首詩詞展示了蘇軾細膩的情感表達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思想深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