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履道池上作 / 作者:白居易 |
家池動作經旬別,松竹琴魚好在無。
樹暗小巢藏巧婦,渠荒新葉長慈姑。
不因車馬時時到,豈覺林園日日蕪。
猶喜春深公事少,每來花下得踟躕。
主
|
|
履道池上作解釋:
《履道池上作》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家池動作經旬別,
松竹琴魚好在無。
樹暗小巢藏巧婦,
渠荒新葉長慈姑。
不因車馬時時到,
豈覺林園日日蕪。
猶喜春深公事少,
每來花下得踟躕。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家中的池塘旁寫作的情景。詩人離開家中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此刻回到家中,發現池塘中的松竹、琴魚等景物都沒有變化。樹木的陰影中隱藏著一個聰明的巧婦,荒廢的水渠上長出了新的葉子。詩人并不因為經常有車馬經過而感到煩擾,也不覺得自己的林園每天都在荒蕪。相反,他喜歡春天的深沉,因為公事不多,每次來到花下,都能得到片刻的思考和徜徉。
賞析:
《履道池上作》以家中的池塘為背景,通過描寫池塘周圍的景物和詩人的感受,表達了詩人對寧靜和自然的喜愛,并表達了對閑暇時光的向往。詩中運用了簡潔而富有意象的語言,展示了作者對自然景物的細膩觀察和感受。詩人通過描繪池塘中的松竹、琴魚以及樹木、巧婦等元素,表達了家園的安寧與宜人,強調了寧靜和恬淡生活的價值。詩人對于車馬的經過并不感到打擾,反而能夠從中感受到自然的變化和時間的流轉。整首詩以寫景為主,通過描繪細膩的自然景物,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寧靜和對閑適生活的向往。
這首詩詞展示了白居易深厚的文學造詣和對自然的敏銳觀察力,同時也體現了他對寧靜閑適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不僅是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更是一種表達內心寧靜與舒適的情感流露,給人以心靈的安慰和啟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