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月十七日景靈宮奉迎仁宗皇帝御容有感 / 作者:歐陽修 |
行殿峨峨出綠槐,琳房芝闕聳崔嵬。
管弦飄落人間去,幢節(jié)疑從天上來。
基業(yè)百年傳圣子,黔黎四紀樂春臺。
孤臣不得同鍼虎,未死心先冷若灰。
|
|
四月十七日景靈宮奉迎仁宗皇帝御容有感解釋: 《四月十七日景靈宮奉迎仁宗皇帝御容有感》是宋代歐陽修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行殿峨峨出綠槐,
琳房芝闕聳崔嵬。
管弦飄落人間去,
幢節(jié)疑從天上來。
基業(yè)百年傳圣子,
黔黎四紀樂春臺。
孤臣不得同鍼虎,
未死心先冷若灰。
中文譯文:
行殿高聳,從綠槐樹下走出,
華麗的宮殿和高聳的闕樓令人驚嘆。
管弦樂聲飄散到人間,
慶典的旗幟仿佛從天上降臨。
百年的基業(yè)傳承給了圣明的皇子,
黔黎百姓在四季的春臺上歡樂。
孤臣無法與猛虎同行,
未死之前心已冷如灰燼。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宋仁宗皇帝在景靈宮受到迎接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皇帝的景仰和忠誠之情。詩中通過描繪宮殿的壯麗和慶典的熱鬧氛圍,展現(xiàn)了皇帝的威嚴和榮耀。同時,詩人也表達了對皇帝的祝福和對國家繁榮昌盛的期望。
詩中提到的“基業(yè)百年傳圣子”指的是宋朝的基業(yè)傳承給了仁宗皇帝,表達了對宋朝百年基業(yè)的贊美和對皇帝的稱頌。而“黔黎四紀樂春臺”則描繪了百姓在春天的慶典上歡樂的場景,表達了對國家繁榮和人民幸福的向往。
最后兩句“孤臣不得同鍼虎,未死心先冷若灰”表達了作者的忠誠和無奈之情。詩人自稱“孤臣”,意味著他無法與皇帝一同面對困境,而“鍼虎”則象征著皇帝的威嚴和力量。詩人表示,即使心中未死,但已經(jīng)感到冷漠和失望。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景靈宮的盛況和慶典的喜慶氛圍,表達了對仁宗皇帝的景仰和忠誠之情,同時也抒發(fā)了作者對國家繁榮和自身境遇的思考和感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