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訪張山人得山中字二首 / 作者:蘇軾 |
萬木鎖云龍,天留與載公。
路迷山向背,人在瀼西東。
薺麥余春雪,櫻桃落晚風(fēng)。
入城都不記,歸路醉眠中。
|
|
訪張山人得山中字二首解釋:
《訪張山人得山中字二首》是蘇軾在宋代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萬木鎖云龍,
天留與載公。
路迷山向背,
人在瀼西東。
薺麥余春雪,
櫻桃落晚風(fēng)。
入城都不記,
歸路醉眠中。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蘇軾訪問張山人,得到他在山中所寫字的情景。詩中描繪了茂密的樹木,仿佛是將云龍鎖在其中;蒼天將這些字留下,以示對張山人的贊賞。然而,在山中的路途迷失了方向,作者不知是背面還是正面,使人感到迷茫。詩中還描繪了春天中薺麥像余雪一樣潔白,櫻桃在晚風(fēng)中紛紛落下的景象。最后,詩人回城時已經(jīng)不記得進城的路了,只能在歸途中醉眠。
賞析:
這首詩以山水之景作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展現(xiàn)了作者內(nèi)心的迷惘和歸隱之志。詩中的山水景色給人以真實而清晰的感受,草木蔥蘢、白雪紛飛、櫻桃飄落,構(gòu)成了一幅幅美麗的畫面。詩人通過表現(xiàn)自己在山中迷失方向的狀態(tài),抒發(fā)了對現(xiàn)實生活的困惑和無奈,體現(xiàn)了對世俗繁華的厭倦和向往自由自在的山水隱居生活的向往。最后的回城醉眠,則體現(xiàn)了詩人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不滿。
整首詩以景寓情,通過細膩的描繪將自然景物與人物情感融合在一起,展現(xiàn)了詩人豐富的心靈世界和對自然的熱愛。蘇軾以獨特的筆觸和感悟,將山水之美與人生哲理相結(jié)合,使讀者在欣賞詩詞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對自然、對人生的思考與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