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槐 / 作者:蘇軾 |
采擷殊未厭,忽然已成陰。
蟬鳴看不見,鶴立赴還深。
|
|
槐解釋:
詩詞:《槐》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槐花采擷殊未厭,
忽然已成陰。
蟬鳴看不見,
鶴立赴還深。
中文譯文:
我采摘槐花的興致依然高漲,
轉眼間卻已經變成了秋天。
蟬鳴聲無法再聽到,
鶴站在遠方歸巢的路途上。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作品,通過描繪槐花的凋零和季節的變遷,表達了時光流轉、物是人非的主題。
首先,詩人提到自己采摘槐花時的喜悅,表示自己對于美好事物的熱愛和追求。然而,轉眼間,槐花已經凋零,暗示著時間的不可逆轉和生命的短暫。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蟬鳴聲無法再聽到的情景。蟬鳴通常是夏季的聲音,而鶴立赴還深則表明秋天已經來臨,暗示著季節的更替和歲月的流轉。
整首詩通過對槐花的描繪,寄托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生命短暫性的思考。槐花凋零象征著青春的逝去,而蟬鳴聲的消失和鶴歸巢的遠方則暗示著人生的轉折和變化。這些形象的運用使得詩意更加深遠,引發讀者對時間的思考和對生命的珍惜。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時光流轉和人生短暫的主題,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生命脆弱性的感慨。讀者在品味這首詩時會感受到歲月的無情和人生的短暫,同時也會被詩人對生命的思考所觸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