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陶田舍始春懷古二首 / 作者:蘇軾 |
茅茨破不補,嗟子乃爾貧。
菜肥人愈瘦,灶閑井常勤。
我欲致薄少,解衣勸坐人。
臨池作虛堂,雨急瓦聲新。
客來有美載,果熟多幽欣。
丹荔破玉膚,黃柑溢芳津。
借我三畝地,結茅為子鄰。
鴃舌倘可學,化為黎母民。
|
|
和陶田舍始春懷古二首解釋:
《和陶田舍始春懷古二首》是蘇軾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茅茨破不補,嗟子乃爾貧。
茅草房屋破損無法修補,唉,朋友啊,你的貧困。
菜肥人愈瘦,灶閑井常勤。
菜園里蔬菜長得茂盛,人卻愈發消瘦,灶臺閑置井水卻常常打來。
我欲致薄少,解衣勸坐人。
我想要過上簡樸的生活,脫去華麗的衣服,勸說他人一同坐下。
臨池作虛堂,雨急瓦聲新。
在池塘旁建起虛擬的房屋,雨水急速落在瓦片上,發出嶄新的聲響。
客來有美載,果熟多幽欣。
有客人來臨,帶來美酒佳肴,果實成熟了,多么令人欣喜。
丹荔破玉膚,黃柑溢芳津。
紅艷的荔枝果皮破裂,露出晶瑩的果肉,黃色的柑橘散發出芬芳的汁液。
借我三畝地,結茅為子鄰。
借給我三畝土地,我要在這里建茅草房,與你成為鄰居。
鴃舌倘可學,化為黎母民。
如果能學到鳥鳴的技藝,就能傳授給黎族的人民。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軾對貧困生活的思考和對簡樸生活的向往。茅草房屋破損、菜園豐收卻人瘦、灶臺閑置等描繪出貧困的生活狀況。蘇軾表示想要過上簡樸的生活,不再追求繁華和富裕。他希望能與朋友一同坐下,共同分享簡單的生活樂趣。詩中出現的果實成熟、美酒佳肴等描繪了豐收和喜悅的場景。最后,蘇軾希望能借用土地,與朋友成為鄰居,以此來實現自己追求簡樸生活的愿望。最后兩句表達了蘇軾希望將自己所學傳授給黎族人民的愿望。
這首詩詞通過對貧困生活的描繪和對簡樸生活的向往,表達了蘇軾對物質追求的反思,強調了精神追求和人與人之間的情誼。它讓人思考現代社會中過度追求物質的價值觀,并呼喚人們重視簡單而真實的生活享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