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留後家聞箏坐上作 / 作者:歐陽修 |
不聽哀箏二十年,忽逢纖指弄鳴弦。
◇蠻巧囀花間舌,嗚咽交流冰下泉。
常謂此聲今已絕,問渠從小自誰傳。
樽前笑我聞彈罷,白發蕭然涕泫然。
|
|
李留後家聞箏坐上作解釋: 《李留後家聞箏坐上作》是宋代歐陽修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二十年來,我不再聽到悲傷的箏聲,
突然間,我遇見了纖纖玉指彈奏琴弦。
它像蠻巧的鳥兒在花叢中囀鳴,
像嗚咽的聲音在冰下的泉水中交流。
常常有人說這樣的聲音已經絕跡,
問渠那個從小就傳承這種技藝。
在酒杯前,他們嘲笑我聽完彈奏后的沉默,
我白發蒼蒼,默然流下了淚水。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箏聲的懷念和對藝術傳承的思考。詩人在二十年間沒有再聽到悲傷的箏聲,但突然間遇見了一個人用纖纖玉指彈奏琴弦,這讓他感到驚喜和感動。他形容這種聲音像蠻巧的鳥兒在花叢中囀鳴,像嗚咽的聲音在冰下的泉水中交流,給人一種美妙而動人的感覺。然而,有人說這樣的聲音已經絕跡,詩人不禁問起這位琴師是從小就學習這種技藝的,他想知道這種傳統藝術是如何傳承下來的。在酒杯前,他們嘲笑他聽完彈奏后的沉默,但詩人卻因為對美的感受而流下了淚水。
賞析:
這首詩詞以對箏聲的懷念和對藝術傳承的思考為主題,通過對琴聲的描寫和對傳統藝術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對美的追求和對傳統文化的珍視。詩人通過形象的描寫,將琴聲比喻為蠻巧的鳥兒和嗚咽的聲音,給人一種美妙而動人的感覺。他對琴聲的贊美和對琴師的思考,體現了他對藝術的敬重和對傳統文化的思考。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通過對琴聲的描寫和對傳統藝術的思考,展現了詩人對美的追求和對傳統文化的珍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