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嵩山十二首·中峰 / 作者:歐陽修 |
望望不可到,行行何屈盤。
一逕林杪出,千巖云下看。
煙嵐半明滅,落照在峰端。
|
|
嵩山十二首·中峰解釋: 《嵩山十二首·中峰》是宋代文學(xué)家歐陽修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峰
望望不可到,行行何屈盤。
一逕林杪出,千巖云下看。
煙嵐半明滅,落照在峰端。
譯文:
仰望中峰,卻無法抵達,行走曲折艱難。
一條小徑從林木盡頭蜿蜒而出,千巖萬壑中仰望云海。
煙霧繚繞,時隱時現(xiàn),夕陽的余暉灑在峰巔。
詩意:
這首詩以描繪嵩山的壯麗景色為主題,通過嵩山的山勢、云霧和夕陽的光輝,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觀的贊美之情。詩中的"望望不可到"和"行行何屈盤"暗示了嵩山的高峻和曲折,同時也可以理解為人生的艱難和追求的難以達到。詩中的"一逕林杪出"描繪了一條通往中峰的小徑,給人以希望和向上的力量。"千巖云下看"則展示了嵩山的壯麗景色,山勢峻峭,云霧繚繞,給人以無限遐想之感。最后的"煙嵐半明滅,落照在峰端"則以細膩的描寫展示了夕陽余暉照耀下的峰巔美景,給人一種寧靜和寂寥的感覺。
賞析:
這首詩通過簡潔而精準(zhǔn)的語言,以及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將嵩山的壯麗之美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作者以自然景色為載體,表達了對自然的贊美和對人生的思考。嵩山被描繪為高峻而曲折的山峰,給人以壯麗和雄渾之感,同時也暗示了人生的艱辛和追求的曲折。詩中的小徑則給人以希望和向上的力量,它是通向中峰的道路,也可以理解為人生的奮斗之路。最后的煙霧和夕陽的描繪則給人以寧靜和美好的感受,營造出一幅寧靜而寂靜的山景畫面。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人生的思考和對追求的堅持。 |
|